超夸张!阿嬷看遍7科日服41颗药
阿嬷的药品生活:七科共诊,每日药片达41颗的惊人记录
一位台中75岁的陈姓妇人阿樱,因患有多种慢性病,一直在三家医疗院所之间奔波。她的心、脑、身体承受着岁月的重负,医生们在她病历本上写下的是一连串的疾病名称,而她每日需服用的药物数量更是惊人高达41颗。这种夸张的多重用药现象,不禁让人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这位阿樱老妇如同穿梭在医学迷宫中的旅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她。她在心脏科、神经内科、身心科等多个科室之间游走,每次看病都会带回一堆药物。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常常要求家人到药局拿药,若遭到拒绝,便会引发激烈的争执。
当阿樱因骨折在卫生福利部丰原医院住院时,医护人员被她的用药量所震惊。多达25种的药物在她的自备药包中,每天服用如此多的药物,无疑增加了药物交互作用的风险。卫生福利部丰原医院的高龄医学科主任张敬仁医师表示,多重用药不仅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还可能导致药物间的交互作用,从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副作用。一个简单的摔跤都可能因为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阿樱的高血压药物更是让她在多重用药的情况下可能因血压过低而昏倒。
这位阿嬷在多重用药的重压下感到困惑和无助。面对每天复杂的用药需求,她自己也感到困惑不解,药物的种类和数量繁多,服用方式各异,容易混淆。阿樱甚至自行减药或加药,她的行为看似逻辑清晰,但实际上却可能加重病情。张敬仁医师指出,对于多重用药的患者来说,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和情感上的依赖。很多患者会觉得不吃某种药物就感到不适或不安。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从药理角度看可能认为必须服用的药物并不一定真正有助于病情的好转。经过医生的会诊和评估后决定减药是必要的,将原本繁琐的用药情况简化到每天仅需服用11颗药物。经过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和说服后阿樱也开始配合治疗。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及他们对药物的依赖程度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