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
1. 症状体征
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短等,晚期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骨痛、头痛)。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分辨率高,可发现微小病灶和隐蔽部位病变,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
X线胸片:用于初步筛查,但对早期肺癌敏感性较低。
PET-CT:用于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及远处转移。
3. 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显微镜下确认癌细胞。
分子诊断(如基因检测、免疫组化)可指导靶向治疗。
二、辅助诊断指标
肿瘤标志物:如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小细胞肺癌)、癌胚抗原(肺腺癌)、鳞状细胞癌抗原(肺鳞癌)等,用于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
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升高提示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三、早期肺癌的治疗建议
1. 手术治疗
Ⅰ期患者首选胸腔镜或达芬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
术后可能无需放化疗,但中医可辅助调理(如沙参、桔梗等方剂)。
2. 其他治疗
放疗/消融:适用于局部病灶控制。
靶向治疗:需基于分子检测结果选择药物。
中西医结合:早期可清肺解毒,延缓病情进展。
四、预后与生存率
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约70%,中期50%,晚期不足10%。
我国总体肺癌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2023年数据显示上海达61%。
建议尽快完善分期检查(如脑MRI、骨扫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