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疗领域已有多款癌症手术机器人和纳米机器人投入临床使用,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突破和治疗优势。以下是主要进展:
一、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
1. 国产双控手术机器人
江苏首台国产双控手术机器人于7月3日投用,首次实现双医生协同操作,通过独立控制台同步操控机械臂完成肺癌肿瘤切除手术,主刀医生可自由切换以提升复杂手术的精准度。
类似技术如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成功实施胃癌根治术,创口更小且恢复更快。
2. 单孔机器人技术
国产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12例食管癌根治术,仅需3cm切口,操作范围达22cm,显著优于传统多孔系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亦成功实施华南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胃癌D2根治术。
3. 远程手术应用
微创图迈手术机器人支持远程操作,浙江医生曾为50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
二、纳米机器人治疗突破
1. 靶向灭癌技术
2025年纳米机器人进入临床试验,通过磁性导航或pH响应设计精准递送药物,对晚期肝癌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率达73%,且抑制癌细胞活性超六个月。
瑞典团队开发的DNA纳米机器人可识别肿瘤酸性环境释放药物,小鼠实验中肿瘤体积缩小70%。
2. 血脑屏障穿透
中国团队研发的“特洛伊纳米机器人”能伪装穿透血脑屏障,靶向胶质瘤核心,小鼠实验中肿瘤抑制率60%且零误伤健康组织,计划2027年启动临床试验。
三、技术优势与挑战
优势:微创性、精准度高(如达芬奇机器人10倍放大3D视野)、恢复快(部分患者术后8天出院)。
争议:FDA曾警告机器人手术用于癌症的长期疗效(如生存率、复发率)证据不足,需谨慎决策。
综上,癌症机器人与纳米机器人已从实验走向临床,尤其在复杂肿瘤手术和靶向治疗中表现突出,但部分技术仍需更多长期疗效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