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中的、等致癌物会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DNA,长期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5-9倍^[1][2][4][7][9][13][15][17][24]^。
饮酒:酒精破坏口腔黏膜保护层,促进致癌物吸收,与吸烟协同作用会显著增加风险^[1][2][4][7][9][13][15][17][24]^。
嚼槟榔:槟榔中的槟榔碱等成分具有致癌性,长期咀嚼会导致黏膜纤维性变(癌前病变)。
2. 口腔健康问题
口腔卫生不良:刷牙频率低、牙结石、慢性牙龈炎等炎症会持续刺激黏膜,增加癌变风险^[1][5][6][9][14][15][18][23]^。
牙齿或假牙刺激:残根残冠、不合适的假牙长期摩擦黏膜,可能诱发异常增生。
3. 感染因素
HPV感染:高危型HPV(如HPV-16)感染与口腔鳞癌密切相关,病毒基因整合可导致细胞恶变^[4][5][6][8][9][13][16][18][19]^。
4. 饮食与环境因素
高温或辛辣饮食:长期摄入超过65℃的食物或辛辣食物会反复损伤黏膜。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C、E及锌等微量元素会削弱黏膜修复能力^[9][13][14][15][19][23]^。
紫外线辐射:长期日晒可能增加唇癌风险。
5. 其他因素
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口腔癌病史者风险更高。
慢性病变:口腔白斑、红斑、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癌。
预防建议:限酒、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槟榔和高温饮食、定期口腔检查及接种HPV疫苗^[4][5][13][14][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