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癌症基因的小学生",主要涉及2020年引发广泛争议的昆明小学生陈灵石及其获奖研究项目。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1. 核心人物
陈灵石: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其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同时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和云南省一等奖。
家庭背景:父母均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与获奖课题高度重合(父亲陈勇彬为项目组负责人,母亲杨翠萍曾申请55万元类似课题经费)。
2. 争议焦点
研究难度异常:项目涉及基因敲除小鼠构建、临床样本等专业操作,包含基因组、转录组等专业术语,远超小学生认知水平。实验记录显示,陈灵石在2018年1月9日刚搜索"什么是基因",三天后却开始独立操作复杂实验。
学术诚信质疑:获奖项目与父母研究方向高度重合(母亲曾研究《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被质疑存在代笔或资源不当使用。
国籍争议:网传陈灵石为美籍华人,其父母2005-2012年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但该信息未获官方证实。
3. 处理结果
奖项撤销:云南省赛事组委会于2020年7月15日通报撤销一等奖,其父陈勇彬发声明道歉并退回奖项。
调查启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科协及全国大赛组委会均成立专项调查组。
4. 后续影响
该引发公众对青少年科创比赛公平性的讨论,同期曝光的武汉两名小学生(三年级和五年级)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也受到调查。近年来,国内开始推广更适合儿童认知的科普活动(如基因提取实验、线虫观察等),强调趣味性与年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