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的早期症状
大肠癌,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大肠部位各异,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还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它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基因以及大肠腺瘤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说起早期症状,大肠癌在初期往往无声无息,或者症状轻微而不被察觉。患者可能只是感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只是大便潜血。随着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症状逐渐明显。
具体来说,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
首先是腹胀和腹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中下腹部,以隐痛或胀痛为主,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是由肠道功能的紊乱或者因肿瘤导致的肠道梗阻所引起的。
其次是便血。由于肿瘤的位置距离肛门较近,血液通常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有在出血量较多的情况下,大便才会呈现棕红色或果酱样。这种便血症状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较为常见。
再者是贫血。长期的慢性失血会导致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失衡,从而出现贫血的症状。当肿瘤生长至一定大小并浸润肠壁肌层时,会引起肠管狭窄,导致肠腔变小,进而影响大便的排出。
最后是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直肠癌患者可能会有大便次数的增多,但每次的排便量却不多,甚至只有黏液和血液排出,同时会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当大肠肿瘤较大并且出现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出现大便习惯和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向直肠腔内突出,导致肠腔相对狭窄,那么排出的大便可能会变细、变形,甚至呈现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还会附着一些血丝。
这些症状都是大肠癌早期的警示信号。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身体的不适,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