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恶性肿瘤
涎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部的一大常见肿瘤。腮腺,作为涎腺的一部分,其起源的混合瘤内除了含有上皮成分,还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多元成分。这种肿瘤好发于腮腺,其次是腭部及颌下腺。今天,让我们以腮腺混合瘤为例,详细解读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腮腺恶性肿瘤,是头部常见的肿瘤之一。针对手术方法、面神经处理及预后等方面,我们对130例住院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初治病例85例,复治45例,术前面瘫18例。在这些病例中,有87例行腮腺及肿块切除并保留面神经,33例同时切除腮腺、肿块及面神经,还有10例进行了扩大切除。结果令人鼓舞,5年生存率为76.2%。其中,术前有无面瘫的生存率差异显著(P<0.01),同样,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也对生存率产生显著影响(P<0.01)。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众多,包括术前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面瘫、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恶性程度等。其中,首次手术术式的合理选择是降低局部复发的关键。对于腮腺混合瘤的治疗,手术彻底切除是基本原则。由于肿瘤的包膜常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会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如果切除不彻底,很容易复发。手术时不宜仅仅剜除肿瘤,而应该将肿瘤及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在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如果出现恶性变,则应该按照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腮腺混合瘤在中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肿瘤通常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晰,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果肿瘤出现突然快速增长、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症状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对于腮腺混合瘤及腮腺恶性肿瘤,理解其临床表现和熟悉其治疗原则至关重要。在治疗的道路上,我们需保持警惕,确保手术的彻底性,同时保护面神经,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