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癌症上海 上海癌症女孩

癌症治疗 2025-08-10 08:18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舞者,他们用舞蹈对抗病魔,用艺术诠释生命的坚韧。无论是专业舞者朱洁静带癌重返春晚舞台的壮举,还是普通病友在病房中跳起芭蕾的乐观精神,这些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闪耀的光芒。

朱洁静:19次化疗后的春晚绽放

2025年除夕夜,央视化妆间里发生的一幕让所有工作人员动容。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朱洁静裹着厚厚的高领毛衣匆匆赶到,当助理掀开她衣领时,映入眼帘的是锁骨下密布的19个放疗针眼,纱布上还渗着鲜血。面对化妆师的担忧,这位坚强的舞者却咧嘴一笑:"贴个兰花贴纸不就好,反正我跳的是《幽兰》!"这不是艺术家的浪漫,而是倔强生命力在死神边缘的反抗。

朱洁静的抗癌之路始于2024年6月,一次例行体检发现了胸腺恶性肿瘤,必须紧急手术。进手术室前,她在朋友圈写下"暂别舞台,等我回来",却故意不提"癌"字,怕粉丝伤心。手术后,她进入了地狱般的抗争期:胸口缝了23针,翻身都疼得抽搐,但她每天仍对着病房的镜子练习手部动作;化疗导致脱发,她干脆剃光头戴假发,自嘲"终于体验孟庆同款造型";体重骤降至70斤,连举矿泉水瓶都困难。当医生告诉她"可能再也跳不了《朱》"时,这位倔强的舞者半夜偷溜到医院楼梯间跳《晨光曲》,结果摔成骨裂被护士当场抓住。

春晚彩排前一周,朱洁静刚做完第六次化疗,医生警告她白细胞只剩2.1,再折腾容易感染。但她偷偷拔掉留置针,拎着装满止疼药的行李箱奔赴北京,成为瞒天过海的"亡命舞者"。39度高烧时她硬扛退烧药,跳舞时差点摔倒;谢幕时疼得直不起腰,却依然对镜头比心:"看,兰花开了!"后来观众才知道,那段仙气飘飘的《幽兰》,是她靠止疼药支撑跳完的生命之舞。

从弄堂女孩到"荷花奖"收割机

朱洁静的舞蹈生涯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史诗。9岁那年,这个嘉兴弄堂里的小姑娘孤身一人闯上海,面对3000人的海选,以"能吃能忍"的坚韧杀出重围。练功时膝盖淤青被同学笑称"斑点狗",她却咬牙忍着,用包子和馒头把眼泪咽下。17岁那年,她凭借《根之雕》一战成名,拿下"荷花奖",评委杨丽萍当场起立称她"舞神转世"。

为了艺术,朱洁静付出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排练到脚指甲脱落;在排练《野斑马》时膝盖韧带撕裂,医生判定"舞蹈死刑",她却裹着绷带硬爬回练功房,5个月后瘸着腿斩获"五个一工程奖",谢幕时血已渗透舞鞋。2014年首演前膝盖骨裂,她打着石膏强行登台,谢幕时疼得呕吐,却笑称"朱断翅也能重生!

2025年5月11日,上海大剧院见证了朱洁静抗癌归来后的复出首秀《朱》。32圈挥鞭转一圈不少,高抬腿时露出手术疤痕,观众席泪如雨下。谢幕时她怒吼:"去他妈的癌症,老娘赢了!"当年刚获"梅花奖"时,她曾豪言:"我要跳到子宫下垂!"随后又俏皮地补充:"开玩笑的,但再跳十年没问题!

病房里的舞者:普通人对抗癌魔的乐观姿态

在上海的医院病房里,舞蹈以另一种形式诠释着生命的顽强。2021年,43岁的河北邢台人赵新志在上海中大肿瘤医院治疗胃癌晚期期间,用黑色垃圾袋自制舞裙,光着脚丫在病房跳芭蕾,逗乐病友和医护人员,被亲切地称为"光头哥"。他说:"我要跳着舞陪死神玩耍!

赵新志的故事令人动容:被确诊胃癌晚期时,小儿子才出生3个月,医生预言他只有"三五个月的活头"。化疗让他失去了心爱的长发,他的父亲、大儿子和弟弟特意一起剃了光头支持他抗癌。三代人闪亮的脑袋凑在一起的画面,意外地打破了悲情氛围,带来一种特殊的喜剧效果。

经过数月治疗,赵新志的病情逐渐稳定,瘤体不断缩小。他的床位医生张群表示:"他乐观的精神,积极配合治疗,让医护人员也都很感动。"赵新志有两个孩子,他一直说希望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陪伴他们,"看到孩子们长大"。

另一位90后舞蹈爱好者旺旺,2022年春节参加完单位文联的春晚表演后,大年初三被查出乳腺癌。几次化疗后,她的一头长发全掉光了,身体也迅速变差。在过马路时,她看到不远处的车朝自己开过来,刚想跑两步,脚下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上。偶然间,她在抖音上看到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的直播舞蹈,深受触动,开始跟着练习。高艳津子说:"无论什么年龄阶段,不管身体是否健全,哪怕只有一根手指,你都可以舞蹈。"这句话给了旺旺巨大的力量。

上海癌症患者的艺术疗愈

舞蹈和艺术成为上海许多癌症患者抗击病魔的精神支柱。朱洁静将自己的伤疤视为勇气的象征,并通过舞蹈课程教授他人。据学生回忆,她在授课时常常指着身上的疤痕,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这种真实感远比单纯的技巧更令人难忘。她常说:"疼就对了,舒服是跳舞大妈的事。

2025年,上海盈浦社区基金会发起了"盈浦辖区癌症病人关怀项目",旨在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医疗咨询、康复讲座等方式,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心态,改善精神状态。项目服务对象为户籍在盈浦街道辖区的癌症患者,体现了社会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关怀。

同年6月,"2025CONS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聚焦"活得长、少吃苦"的肿瘤支持治疗目标,深入"无痛、无呕、无饿、无丑、无忧"的全症状、全病程、主动型肿瘤支持治疗策略。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作为物联网医疗生态的标杆,也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专业康复服务。医院采用"基础套餐+个性化项目"的弹性收费模式,月均费用区间为5000元至10000元,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基础康复项目报销比例达60%-80%,并设立专项救助基金。

生命的启示:艺术与坚韧的力量

这些上海抗癌舞者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当生命遭遇重创时,艺术可以成为最有力的抗争武器。朱洁静在病床上练习手部动作,赵新志用垃圾袋舞裙带来欢乐,旺旺跟着直播学习舞蹈他们都在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不屈。

朱洁静曾说:"我要将伤疤变成勇气的勋章。"如今,她成功复演《朱》,即使抬腿时露出手术疤痕,观众们也为之动容。她已成为一种象征,不仅在舞蹈界,更在广泛受众中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或许,正是这种真实,让观众在看到伤疤时流下感动的泪水因为他们深知背后的故事充满了艰辛。

2025年4月,"助爱有方"助力肿瘤整合康复公益行动在上海举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委员会执行主任师建国教授强调要践行"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总体理念和"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王正平介绍,该行动已走进上海市七大区级癌症康复组织,开展爱心援助和康复训练营。

这些舞动的生命告诉我们:癌症或许能摧毁一个人的身体,但无法摧毁热爱生活的心灵。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从专业舞台到医院病房,舞蹈成为对抗病魔的共同语言,艺术照亮了抗癌路上最黑暗的隧道,给予无数人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