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医生会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患者体质等因素综合选择治疗方案。以下是常见的治疗药物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一、中药类(辅助治疗或调理)
1. 补气扶正类
黄芪:常与党参、大枣配伍,可增强免疫力,缓解化疗副作用。
灵芝:抑制癌细胞转移,联合黄芪或枸杞子用于肺癌、胃癌术后体虚患者。
2. 清热解毒类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针对乳腺癌、肝癌等热毒型肿瘤,可配伍增强效果。
山慈菇、蒲公英: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低热、疼痛症状。
3. 软坚散结类
海藻、牡蛎、鳖甲:用于缩小肿瘤肿块,如甲状腺癌、淋巴瘤等。
二、西药类(主流治疗手段)
1. 靶向药物
EGFR抑制剂(如奥希替尼):用于EGFR阳性肺腺癌。
ALK抑制剂(如阿来替尼):针对ALK阳性肺癌患者。
阿昔替尼:2025年新获批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
2. 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K药、O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副作用较低。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肾癌。
3. 化疗与放疗
传统化疗药物根据癌症类型选择,如吉西他滨(癌)、顺铂(肺癌)等。
三、新型药物(2025年进展)
泰瑞西利:浙江首个一类创新药,降低乳腺癌进展风险63%。
派安普利单抗+安罗替尼:显著延长晚期肝癌生存期。
塞纳帕利胶囊: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无进展生存期达19.1个月。
注意事项
中药需辨证施治,不可自行服用。
靶向药和免疫治疗需基因检测或生物标志物匹配。
- 联合治疗(如靶免联合)成为趋势,但需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