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
1. 低剂量螺旋CT(LDCT)
适用人群:45岁以上、吸烟≥20包年(如每天1包吸20年)、有肺癌家族史或职业暴露(如石棉、氡气)的高危人群。
优势:辐射量低,可检出4毫米以下肺结节,磨玻璃结节检出率优于胸片。
频率:高危人群每年1次。
二、消化道癌症
1. 胃癌
胃镜检查:40岁以上每5年1次,高危人群(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饮食者)缩短至2-3年1次。
补充检测:二代测序(NGS)可用于晚期胃癌的分子分型。
2. 结直肠癌
肠镜检查:45岁后每5-10年1次,发现息肉需缩短间隔。
肿瘤标志物:结合粪便潜血试验(FIT)提高早期检出率。
三、乳腺癌
乳腺B超:20岁以上女性每年1次,40岁后加做钼靶检查(敏感性更高)。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建议结合乳腺MRI。
四、肝癌
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乙肝/丙肝携带者、酗酒者每6个月1次。
补充检查:超声造影或MRI对肝硬化背景结节更敏感。
五、宫颈癌
HPV检测+TCT检查:有性生活女性每3-5年1次,30岁以上建议联合筛查。
阴道镜活检:HPV阳性或TCT异常时进一步确诊。
六、前列腺癌
PSA检测+前列腺超声:50岁以上男性每年1次,家族史者提前至45岁。
其他注意事项
1. 新兴技术:
AI影像系统(如“天镜”)可提升早期癌症检出率,支持多模态分析。
液体活检(如ctDNA)在泛癌种筛查中展现潜力,但尚需临床验证。
2. 生活方式干预:控烟限酒、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定期运动可降低30%患癌风险。
高危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筛查频率,结合家族史和个体风险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