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子宫癌症(主要包括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临床指征选择不同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宫颈癌筛查与诊断
1. 初步筛查
HPV检测:通过采集宫颈分泌物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这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建议30岁以上女性优先进行,若条件允许可与TCT联合检测。
TCT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用刷子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异常。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尤其是有接触性出血、炎症或流产史的人群。
联合筛查(HPV+TCT):两者结合可提高准确性,推荐高危人群(如多性伴侣、免疫力低下者)采用。
2. 进一步检查
阴道镜检查:若HPV或TCT结果异常,需通过阴道镜放大观察宫颈组织,定位可疑病变区域。
宫颈活检:在阴道镜引导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宫颈管搔刮或锥切术:针对病灶较深或活检结果不明确的情况,需进一步获取深层组织。
二、子宫内膜癌筛查与诊断
1. 早期症状识别
异常子宫出血(如绝经后出血、经期延长)是典型信号,需警惕。
2.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异常占位。
子宫内膜活检: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癌变。
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内部情况,并可同步取活检。
三、注意事项
筛查频率:
宫颈癌:21岁起建议定期筛查,联合检测阴性者可每3-5年复查,HPV阳性需每年随访。
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者)应每年妇科检查。
检查禁忌:月经期、妊娠期避免宫颈筛查;活检后需注意出血和感染风险。
建议根据医生评估选择个性化方案,早期筛查可显著提高治愈率。若出现异常症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