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如何处理以达标 有效方法有哪些
化学处理法
一、化学沉淀法
投入氢氧化钠、石灰乳等碱剂,使得重金属离子如Cr、Ni和Cu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这种方法需要对pH值进行精确控制,例如处理镍废水时,pH值需达到10.5以上。还有硫化物沉淀法和螯合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通过加入NaS或FeS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此法对低浓度重金属的去除率更高,但需注意硫化物残留的风险。而螯合沉淀法则是使用高分子捕集剂如DTCR,与重金属直接反应生成螯合盐沉淀,此法特别适用于成分复杂的废水处理。
二、氧化还原法
针对某些特定的污染物,如含氰废水和六价铬(Cr),需要通过氧化还原的方法进行处理。次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氰根(CN)为无毒的CO和N。而对于Cr,则使用FeSO或NaHSO将其还原为Cr后再进行沉淀,这一过程需在pH值低于3的条件下进行。
物理化学处理法
一、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RO)和纳滤(NF)技术用于处理,能够去除溶解性离子和有机物,实现高达80%的回用率。超滤(UF)则主要用于截留胶体和大分子污染物,常作为预处理或与RO技术联用。
二、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适用于低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去除,其吸附效率可达90%以上,但再生成本较高。离子交换树脂则能选择性去除特定重金属,如铜和铬,但需定期再生。
三、气浮法
通过微气泡携带悬浮物上浮分离,气浮法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显著,其设备紧凑且自动化程度高。
生物处理法
利用特定菌群分解有机物,如柠檬酸和EDTA等,适用于低毒性综合废水处理。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严格控制重金属浓度。
针对性污染物处理方案
针对特定的污染物如镍、铬和氟,都有相应的处理方案。例如含镍废水需要先通过碱沉淀,再投加重金属捕集剂进行二次螯合;含铬废水则需要先将Cr还原为Cr后再进行沉淀处理;而处理含氟废水则采用碱式氯化法结合化学沉淀的组合工艺来确保氟离子达标排放。
资源回收与零排放技术
除了污染物的去除,还要考虑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例如蒸发浓缩法可以回收银、铜等贵金属;膜分离结合反渗透工艺可以实现高达95%的废水回用率,减少新鲜水的消耗;冷凝技术则可以回收废气中的溶剂如二甲苯,使其循环用于生产线。
处理流程优化
对于处理流程的优化,首先要进行预处理,如调节池均质水质并去除悬浮物。接着根据污染物的类型选择核心工艺,如化学沉淀结合膜分离或氧化结合吸附等。最后进行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并实现中水回用。
实际案例参考
如山东某铝材厂采用预处理结合超滤、电催化氧化和回用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保证了废水的达标排放。这种技术组合与流程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处理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还确保了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