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回应所谓牙膏可抗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恐怕是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种微生物了。这种寄生于人体胃部的革兰氏阴性菌,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质。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是指胃粘膜新陈代谢后脱落的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若处理不当,便会污染食材,被人摄入体内后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口-口传播则是指携带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通过共同饮食的方式将细菌传染给其他人。
面对这种普遍且危害较大的细菌,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对于那些宣称可以抵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产品,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国家药监局指出,牙膏本身是按照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并不能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目前并没有临床数据证明牙膏可以对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这些产品大多添加了广谱抑菌剂,长期使用反而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衡,不利于口腔健康。
那么,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后的症状并不明显,也没有急性胃炎的表现。在临床中,患者通常以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等症状接受治疗。感染后,先会出现亚急性胃炎,如果未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完全,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胃炎。亚急性感染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晨起恶心、胃反酸、打嗝等症状。而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展、痊愈及复发过程中,幽门螺旋杆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为了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们需要注重个人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牛奶也要消毒后再饮用。对于已经查出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父母,更要避免口对口喂食孩子。若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以防止交叉感染。
想要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要注意避免聚集性感染。在聚会等场合,提倡分餐制和使用公筷,避免直接接触唾液等可能导致感染的途径。对于已经出现消化道溃疡、胃溃疡、胃癌等状况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救治。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和医学干预,是保护我们自身健康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这种潜在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