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哭超20分钟会伤大脑-
初为父母的家长,常常面对婴儿的啼哭感到束手无策。婴儿的哭泣,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承载着无尽的情感与需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婴儿哭泣的话题,特别是宝宝哭泣的时间与健康的关联。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美国医生皮尼罗普林奇在其新书中指出,婴儿持续大哭超过20分钟,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害。这种损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而非生理性的。当宝宝长时间哭泣时,如果父母不予理睬,他们可能会因为失望和压抑而产生一种“压抑激素”,对婴儿的大脑产生影响。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超表示,只要没有明显的闭气缺氧反应,大哭超过20分钟并不一定会严重伤害大脑。
妈妈的担忧并非多余。了解宝宝为何哭泣,以及哭闹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例如,“惊哭”,宝宝在夜间频繁惊醒,呈现睡状哭声,可能是受到惊吓或钙摄入不当导致的。“急哭”,常与消化道症状相关,可能因肠痉挛引发腹痛。“哭声低微”可能表示疾病严重或体质虚弱。这些都需要父母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除了这些明显的哭闹表现,宝宝的其他哭声也蕴含着健康信息。饥饿、疼痛、生病和孤独都可能是宝宝哭泣的原因。对于饥饿的哭声,父母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规律地哭闹并逐渐急促,同时主动转向奶水的方向。如果宝宝因疼痛而哭,可能会手脚乱摇、做鬼脸、大哭大闹,这时应检查宝宝身上是否有疼痛的肿块或划痕。如果宝宝生病,可能会持续哭闹并且很难安静下来,这时应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烧、腹泻等,如有疑虑应及时就医。
那么,宝宝哭多久才算是“过度”呢?实际上,每个宝宝的哭泣时间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有时宝宝只是短暂的哼唧几声,妈妈可以稍等片刻再安抚。但如果宝宝持续哭闹超过20分钟,父母就应该及时关注并寻找原因了。
宝宝的哭泣是表达需求和情感的方式,也是父母了解宝宝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在宝宝哭闹时,父母应多留心、多关注、多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与宝宝进行眼神沟通、微笑和闲聊都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并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最懂宝宝的人,给予他们最温暖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