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 既要养又要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类书籍的广泛普及,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愈发重视。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到《虎妈战歌》,再到《北大兄妹》,每本书都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涉及尊重和鼓励孩子,也涉及军队式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对众多教育方法,家长们不禁会产生疑问:哪种方式才是最好的呢?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体罚在中国教育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国外教育文化的逐渐融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体罚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真的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吗?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宋佳对于九岁的儿子青青的教育方式曾经充满困惑。当青青因为同学不小心把他的文具盒碰到地上就大喊大叫甚至动手伤人时,宋佳尝试过跟他讲道理,换位思考等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直到一次儿子逃学,她意识到原有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
在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处罚”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威慑力。处罚真的是教育失败的原因吗?还是它只是一种对孩子行为进行规范的必要手段呢?除了处罚,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
儿童精神科医生丹尼耳马尔塞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他指出,孩子通过不服从命令来和了解周围的人,这是他们认识与父母关系的一种方式。孩子会尝试通过挑战父母的权威来验证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关爱程度。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孩子人格发展和自信建立最为关键的时期(通常是6至20个月大的时候)为他们树立稳固的规矩和界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明确的态度和命令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这并不意味着要过度处罚孩子,而是要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并理解背后的原因。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不听话。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父母没有树立足够的权威,也可能是孩子正在尝试通过挑战来和了解世界。在这个充满爱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长,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规矩和爱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和发展。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需要更有耐心和策略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