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百万巨款神秘消失

运动健康 2025-04-19 17:02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一、事件回顾

肖老,年近八旬,意外发现其中国建设银行储蓄卡内巨额资金被划转至某家具广场账户。他坚称这笔交易并非本人操作,且未委托他人办理。回溯到2019年1月27日,一笔高达百万的资金交易悄然发生,而肖老对此一无所知。银行记录显示,交易发生后,银行曾通过短信提醒肖老,但因使用老年机,信息未能及时查看。

二、诉讼之路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肖老将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武圣路支行告上法庭,寻求赔偿。银行方面则提出了自己的辩驳观点:交易发生在正常时间,地点也无异常,且肖老在近两年内仍正常使用该卡,这不符合被盗刷的常规情况。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由于肖老未能提供如真卡未离身、交易时不在场等初步证据,导致诉求被驳回,维持了一审判决。

三、争议焦点

此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举证责任的分配,二是银行的安全保障义务。法院指出,持卡人需承担证明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如提供真卡未离身的证明、交易时不在场的证明等。肖老因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导致法院无法认定其主张。银行则认为其系统安全无漏洞,交易流程合规。肖老对银行的质疑未能提供充分证据支持。

四、法律启示与案例对比

此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法律启示。建议持卡人特别是老年持卡人对大额资金交易开通短信提醒,并及时核对账目。发现异常交易后应立即挂失并报警,同时保留相关证据。在类似案件中,法院倾向于要求持卡人承担举证责任。若无法证明盗刷事实,则推定交易为本人或授权操作。

与肖老的案例相比,利川八旬老人的误会则是因为实物现金存放位置的记忆偏差所导致,而肖老的争议案则涉及到电子交易的举证难度更高。这一事件凸显了老年群体在电子支付时代面临的技术与法律风险。建议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建立完善的账户安全监护机制,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银行也应加强交易安全监控,特别是在面对大额和异地交易时,更应严格审核和提醒客户。

上一篇:奥迪宝马奔驰等否认价格暴降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