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诈骗260万获刑12年

运动健康 2025-04-22 18:13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一、事件回顾与判决结果

近日,一起涉及诈骗的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男子孙某,因声称能够代办落户、入学,对九人进行诈骗,涉案金额高达260万元,于2024年6月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1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人民币二十万元。这一判决结果反映了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回顾同类案件,徐某因诈骗260万元被判刑11年6个月,王洋虚构低价房诈骗同样金额获刑十三年。这些案例均显示,对于涉及大额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法律将严惩不贷,刑期均在十年以上。

二、法律依据与量刑因素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量刑起点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财产。孙某被判处的十二年刑期符合这一条款的典型判罚标准。

在量刑因素的考量中,诈骗金额的大小是重要依据。孙某的诈骗金额远超司法实践中认定的“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即五十万元以上)。孙某在服刑期间被发现漏罪,且此前已有因诈骗罪获刑的记录,显示出其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法院在判决时还会考虑附加刑,如高额罚金或没收财产,以强化经济惩戒。

三、同类案件对比

通过对比同类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案件虽然细节有所差异,但涉及大额诈骗的刑期均较长。以下是部分案件的对比:

| 案件名称 | 诈骗金额 | 刑期 | 附加处罚 |

|||||

| 孙某案 | 260万 | 12年 | 罚金20万元 |

| 徐某案 | 260万 | 11年6个月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

| 王洋案 | 260万 | 13年 | 未披露 |

四、民事追偿问题

尽管刑事责任已经通过判刑实现,但被害人仍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损失。法院判决通常不会免除被告的还款义务。这一原则旨在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犯罪分子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

这起诈骗案判决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严厉,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上一篇:拼多多-2020年净亏71.8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