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养殖技术与养殖 --- (鲈鱼苗养殖鲈鱼技术视频)

运动健康 2025-04-26 02:37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鲈鱼养殖技术

鲈鱼是一种经济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鲈鱼生长快、适应性强,且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将介绍一组鲈鱼人工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一、养殖环境要求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塘底质以沙壤土为好,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塘要设进、排水闸,保证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并进行消毒处理。

二、培育放养鱼苗

鲈鱼苗体长1.5-2厘米时,需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方可投入盐度1‰的暂养池暂养过渡。一般放养密度每亩约8000尾,选择晴天中午放苗。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鲜活饵料,然后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暂养期间要定期消毒,并内服一些药物以防病害。

三、日常管理要点

1. 饲养管理:鲈鱼摄食旺盛时,日投喂2次,分别在早晨和傍晚。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一般日投喂至八成饱为宜。

2. 水质管理:鲈鱼喜欢清洁、溶氧量较高的水体,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前期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生物量增加,应做到勤巡塘,经常注入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

3. 防疫管理:定期全池泼洒消毒剂,每月将药物拌饵投喂2次,每次连服3天。要做好防逃、防盗、防病害等管理工作。

四、注意事项

1.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和水深要适宜,避免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养殖效果。

2. 鲈鱼摄食旺盛阶段要加强投饵管理,确保饲料质量和数量满足需求。

3. 鲈鱼对水质要求较高,要定期检测水质,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水质清洁。

4. 防疫管理是鲈鱼养殖的重要环节,要定期消毒、投放药物以防病害。

5. 鲈鱼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日常记录,包括水温、水质、投饵量、病害防治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鲈鱼人工养殖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养殖策略,确保鲈鱼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通过以上介绍,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养殖鲈鱼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在养殖鲈鱼的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至关重要的。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造成塘底残留大量残饵和排泄物,这些有害物质的分解消耗水中氧气,对鱼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我们需要定期巡查增氧机的运转情况,特别是在夜晚,特别是下半夜的2-3点钟。适当施放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的水质。

我们需要科学防范疫病。鲈鱼喜暴食,容易发生肠炎病。观察鲈鱼的吃食情况,可以判断其健康状况。如果病鱼腹部膨大、红肿,挤压时有淡黄色粘液流出,可能是因为投喂变质饲料或过量投喂引起的。此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污染水质,还能减少肠胃病的发生。治疗时,应先减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广普抗菌药拌饵投喂3-5天,一般即可痊愈。

秋季是鲈鱼易发肝胆综合症的时期。主要表现为吃食减少、逐步有鱼游水并出现不明死亡。这主要是因为高密度养殖下药物施放频繁,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鱼体中慢性积累,导致鱼体器官功能失调和组织损伤。或是长期过量投喂,导致鱼体肝脏长期超负荷,引发代谢失调。对此,我们应调控好水环境,科学投喂,并定期投喂一些疏肝利胆类中草药进行预防。

秋季也是鲈鱼易患寄生虫病的时期,因此应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具体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寄生虫病多发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丝,表现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由于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因此杀虫后一般要进行消毒。预防和治疗可以通过换水改良水质、铜及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福尔马林全塘泼洒来进行。

关于鲈鱼苗的养殖技术视频和如何分辨野生鲈鱼和养殖鲈鱼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相关资源。养殖鲈鱼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鲈鱼健康成长,获得丰收。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精心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