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忧中美关系-感觉到山雨欲来
一、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全面深化与战略竞争
中美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深,涉及意识形态、政治体制、战略竞争等多个方面。双方在价值观、治理模式上的对立日益加剧,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愈发明显,呈现出系统性竞争的态势。贸易争端、科技封锁、南海博弈、网络空间对抗等领域的摩擦也呈现常态化趋势。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产业链重构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这种多维度的战略竞争不仅对两国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关键风险点的凸显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当前,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风险点日益凸显。佩洛西窜台等事件加剧了台海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成为中美关系的重大挑战之一。地缘政治的外溢效应也显著增强,台海紧张局势与俄乌冲突相互交织,加剧了亚洲乃至全球格局的复杂化。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也加大对华制衡力度,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
三、全球治理合作的受阻与议题僵局的困境
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美对抗导致关键领域的协作陷入停滞。气候变化、疫情防控、核不扩散等亟需国际协调的议题因中美对立而陷入僵局,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被严重削弱。历史警示与现实隐忧并存,贸易战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核大国直接冲突的毁灭性后果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四、新加坡的务实应对与中小国家的生存逻辑
面对中美博弈的严峻现实,新加坡表现出务实的应对态度。明确自身无法充当调停者,但通过东盟等机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区域撕裂。新加坡也做好了风险防御的准备,强调需要强化经济韧性与战略自主。李显龙的系列研判揭示了中小国家在霸权博弈中的生存逻辑既需直面现实的严峻挑战,又要在有限空间内维持战略平衡。这种生存逻辑对于其他中小国家应对大国博弈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