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live辱华事件
Hololive事件的争议焦点及其深远影响
Hololive事件,一场涉及跨国文娱企业、网络直播、主权问题以及公众情感的复杂争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核心争议点及其影响的分析。
一、事件核心争议点
Hololive旗下主播在直播内容中的表述,尤其是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部分,成为了事件的核心争议点。
1. 领土主权表述问题
2020年9月24日,主播赤井心在直播中展示观众地域分布时,将台湾与其他国家并列显示。次日,桐生可可的节目中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并展示包含敏感信息的图片。此前,Hololive主播已在直播中多次提及西藏、珍珠奶茶(关联台湾)等争议内容。这些行为触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和主权底线。
2. 运营方处理争议
事件发生后,Cover公司(Hololive母公司)在B站发布中文公告道歉,称“尊重中国主权”,但日文公告的措辞引发了中国网民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二、事件后续影响
1. 中国区业务全面停摆
由于事件的影响,B站封禁了相关直播间,字幕组集体解散。Hololive中国分部成员也在2020年底前全部毕业。游戏厂商与Hololive的合作也受到影响,主播被禁止直播游戏,合作项目被取消。
2. 商业合作连带争议
2020年12月,华硕日本分部计划与Hololive合作直播,但因中国网民抗议,国区运营方明确表示反对合作。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台湾网民的不满,出现极端抗议行为。
3. 争议延续与回归争议
2023年8月,Hololive尝试回归B站并预售周边,引发网友质疑。部分观众认为应区分“个体行为与团体”,但主权问题仍被视为不可触碰的红线。
三、争议焦点分析
这一事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主权问题、运营责任和商业考量。主播在直播中的表述引发了民族情感的对立,触碰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底线。Cover公司在处理舆情时被认为存在“双标”行为,缺乏诚意。而Hololive回归中国市场也被质疑是利用中国市场进行反复试探。这一事件反映了跨国文娱企业在处理政治敏感议题时的风险管控不足,也凸显了中国网民对主权问题的零容忍态度。
Hololive事件是一场涉及多方利益、情感与价值观的复杂争议。它不仅反映了跨国企业在处理敏感议题时的挑战,也提醒我们网络空间中的言论需要更加审慎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