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的小故事
从“背榜生”到数学巨星的崛起
苏步青,这位数学界的璀璨明星,其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9岁考入平阳县城高小时,他曾因为方言障碍和贪玩导致成绩糟糕,甚至一度成为倒数第一。地理老师陈玉峰的慧眼识才,以及对他的激励,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苏步青的人生路。陈老师以“牛顿故事”启迪他,让他明白: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振兴中华。这番深刻的教诲,令苏步青如梦初醒,从此他刻苦钻研,终于实现了从“背榜生”到数学巨星的华丽转身^[1][6]^。
童年时期的苏步青,家境贫寒,曾被迫辍学放牛。他对知识的渴望如同燎原之火,他偷听私塾的读书声,甚至在背诵《三字经》时被发现,这让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潜力。于是,他们省吃俭用,送他去私塾学习。这段难忘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对知识的追求,也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4][6]^。
1919年,苏步青带着仅有的170元赴日留学,这笔钱仅能维持他三个月的生计。每天的两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凭借自学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留学期间,他靠卖报、送牛奶来维持学业。他的坚持与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发表了41篇论文,成为国际数学界的新星^[3][7]^。
苏步青的生涯中,有一堂数学课改变了他的命运。初三时,留学归国的杨老师用“数学是科学开路先锋”的理念激励学生们救国图存。杨老师的课激发了苏步青的热情,他从文学转向数学,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的志向。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勤奋刻苦,演算上万道习题,中学毕业时各科成绩均超过90分^[7]^。
除了学术成就,苏步青的人格魅力也让人敬佩。晚年担任领导职务后,他拒绝专车待遇,坚持住普通招待所。当他获得百万港元奖金时,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捐赠给教育事业。面对亲属的请求特殊照顾,他坚决拒绝:“不可随便发号施令”。他的清廉本色始终如一,展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骨^[8]^。
从“背榜生”到数学天才的觉醒,从放牛娃到国际学术界的巨星,苏步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有努力、有坚持,任何困境都能打破,任何梦想都能实现。
苏步青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后来者,激励他们为梦想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