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有哪些症状以及该如何诊断

运动健康 2025-08-01 12:10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大肠癌的症状与诊断解析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大肠癌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常见的三大癌症之一。那么,大肠癌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诊断呢?

一、症状

1. 肿瘤出血引起的症状

(1)便血:由于肿瘤表面与正常黏膜不同,在与大便摩擦后容易出血。在低位大肠中,大便干硬,因此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血色通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与便分离。据统计,直肠癌患者中88.5%有便血现象,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也有74.8%出现便血。右半结肠中的大便呈半流体状,出血量相对较少,且容易与大便混合,导致不易察觉,大多数为隐血阳性。

(2)贫血: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会出现贫血。贫血的程度与病期有关,病期越晚,贫血的频率和程度越高。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有38%及58.8%的血红蛋白低于100g/L。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结肠癌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因此临床医师不应因单纯贫血而放弃积极的手术治疗。

2. 肿瘤阻塞引起的症状

当肿瘤长大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能引起肠管狭窄,导致肠鸣、腹痛、腹胀、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特别是直肠部位的肿瘤,可能出现大便变形、变细,排便费力,次数增加或里急后重的感觉。左半结肠中的肠内容物较干稠,因此阻塞症状较为常见,发生肠梗阻的机会比右半结肠癌高1倍左右。

肠梗阻是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有报道显示,有梗阻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1%,而无梗阻者可达72%。在急诊手术的大肠癌患者中,约3/4为肠梗阻,其中约75%的穿孔发生在肿瘤所在的肠壁,约25%发生在肿瘤近侧的结肠或盲肠。

二、诊断方法:

对于疑似大肠癌的症状,如便血、腹痛等,应通过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大肠癌治愈率的关键。

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疾病的新挑战。了解大肠癌的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让我们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在面对大肠癌时,我们要保持警惕并充满信心。

总之只有了解大肠癌的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里让我们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为健康保驾护航!在肠道深处,隐藏着一种无声的战争。当癌细胞无声无息地侵蚀着肠壁,穿孔进入腹膜腔时,便可能引发致命的腹膜炎。那些未能穿透的肿瘤,可能会在局部形成脓肿或蜂窝组织炎,无声地宣告着生命的威胁。有穿孔的病人的预后并不乐观,癌细胞的扩散种植,让局部复发的风险大大增加,死于癌的可能性是无穿孔者的3.4倍。

当肿瘤向外侵袭、转移时,其临床表现便愈发明显。局部浸润引发的症状,如同暗流涌动,腰骶部的酸痛、胀坠感可能是直肠癌在盆腔内的广泛浸润造成的。当肿瘤压迫到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根时,会引发坐骨神经痛或闭孔神经痛。而当肿瘤侵及阴道及膀胱黏膜时,可能出现阴道流血或血尿等惊险症状。结肠癌如果与小肠形成内瘘,患者可能会在餐后腹泻,排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若肿瘤累及输尿管,可能导致肾盂积水,严重时甚至引发尿闭、尿毒症,这是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常见死因。

血道播散是另一种常见的转移方式。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8%-25%的病人在确诊时已有肝转移。除此之外,肺、骨、卵巢、脑等也是容易出现转移的部位。在某些情况下,原发灶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血道转移如肝转移、骨转移、卵巢转移等却可能成为首见症状。

当癌症侵及浆膜层,癌细胞便会脱落进入腹膜腔,种植于腹膜面。腹膜腔的最低部位是膀胱-直肠凹或子宫-直肠凹,这里易成为癌细胞的聚集地。直肠指检或阴道-直肠指检可触及该处的种植结节。若腹膜面广泛种植播散,可能出现腹水或肠梗阻。有时,癌细胞甚至可随肠腔中的大便下行而种植于肛瘘或手术创面上,形成独特的种植性转移灶。

诊断大肠癌的标准也颇为重要: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药物治疗无效的粘液脓血便,腹部的不明确持续隐痛;身体的消瘦、贫血以及急慢性肠梗阻的表现;腹部可触摸到的质硬、活动度差的包块;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溃疡、肿块、狭窄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只有对癌症的各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场生命的挑战。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