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状腺癌遇上甲舌囊肿 经口机器人手术一石二鸟无痕祛病
黄先生,一位年仅31岁的青年,因颈部的小囊肿逐渐变大而就医,最终被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两种疾病同时出现在他的颈部前方,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黄先生曾在半年前发现颈部有一个小囊肿,由于无痛痒感,当时并未引起他的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囊肿逐渐增大,如同一个鸭蛋大小,这才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B超等检查,医生考虑这个肿物为甲状舌管囊肿。
更令黄先生担忧的是,他在颈部彩超检查中发现了甲状腺右侧叶存在一个1cm大小的结节。经过穿刺活检,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cT1N0M0)。面对颈部前方的两个肿瘤,当地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在颈部切开,将甲状腺和囊肿一起切除,术后颈部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正值事业上升期的黄先生,对于颈部疤痕的存在感到十分顾虑。他深知这道疤痕会对他的工作和社交造成困扰,于是开始四处打听,最终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求助。
在这里,他找到了黄晓明主任和梁发雅副教授团队。他们为黄先生制定了精准、无痕的“一站式”手术方案。通过免注气经口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手术,医生们成功切除了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
黄先生所患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占比将近90%。这种亚型的病变生长缓慢,及时治疗预后非常好,10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囊肿,位于颈部正中舌骨附近,生长缓慢、界清、无压痛,易于继发感染形成瘘。这两种疾病一旦发现,手术处理是最佳方案。
由于甲状腺肿瘤和甲舌囊肿都位于颈前正中区域,手术需要精细操作,避免术后喉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的损伤。传统的开放手术可能会留下明显的疤痕,而黄晓明教授团队通过机器人手术,不仅精准地切除了肿瘤,还实现了颈部无痕的目标。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解决了黄先生的病痛,更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他的故事也让我们认识到,医学的进步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让患者重拾生活的质量和信心。手术室内的机器人手术,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景象。黄晓明教授坐在机器人操作台前,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精准地转化为机械臂的操作,进行着一场关乎生命的手术。而助手则在床旁紧密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场特别的手术正在进行。黄先生被困扰半年的两个肿物,在黄晓明教授和梁发雅副教授的联手之下,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功切除。手术入路经口前庭,不仅让手术更为精准,而且术后无明显瘢痕,让患者在承受病痛的也兼顾了美观。
术后,黄先生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术后并发症。短短三天,他便拔除了引流管,顺利出院。一周后的复查,更是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黄先生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颈部没有遗留任何瘢痕,麻木感也有明显改善。这一切的变化,都证明这场手术的成功。
梁发雅副教授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经口机器人手术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的前沿。机器人系统的高清3D视野和精细的机械臂,使得手术更为精准和安全。而免注气方法进行经口机器人甲状腺和甲舌囊肿手术,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通过经口前庭入路,可以实现两个位置肿瘤的精准无痕安全切除,保留周围重要结构,让患者术后恢复更为顺利。
黄晓明教授更是自豪地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腔镜甲状腺手术领域一直走在国际前列。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引入,更是让颈部腔镜手术如虎添翼。目前,该院已经完成超过800例甲状腺和咽喉头颈机器人腔镜手术,手术量位居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一、甲状腺外科第四。无论是早期的头颈鳞癌、甲状腺癌,还是颌下腺良恶性肿瘤、巨大甲状腺良性肿瘤等,都能通过经颈部机器人手术体系和经口机器人手术体系完成无痕治疗。
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机器人手术领域的实力,更是为那些对美观有着高要求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经口机器人手术,既可以实现精准治疗,又可以保证术后美观,是医学与科技的完美结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样的高科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