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癌症考试_中医医疗癌症的理论

运动健康 2025-08-08 16:24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以下将从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特色疗法等方面系统介绍中医医疗癌症的理论体系。

一、中医对癌症的基本认识

中医对癌症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当时称之为"岩"。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首次出现"癌"字,描述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形象地描绘了癌症的形态特征。传统中医对癌症有多种称谓,如肝癌称为"黄疸",乳腺癌称为"乳岩",体现了中医以症状和体征命名的特点。

中医认为癌症与"积聚"、"瘕"等概念相关,既包含恶性肿瘤,也包含某些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特点是"无限的增殖性,容易复发,能够转移",这与中医描述的"岩"的特征相一致。古人已经认识到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质虚弱密切相关,提出"正气虚则为积"的病理基础。

二、癌症的病因病机理论

1. 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癌症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滞痰凝"。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癌毒"学说指出:"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产生的。这一学说认为病机理论是整个中医学理论的灵魂,是中医继承、发展、创新的突破口。

2. 具体病理机制

(1) 正气虚损:中医认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强调正气亏虚是癌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患者常表现为气短懒言、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等气虚气滞症状。

(2) 气滞痰凝血瘀:气机不畅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湿,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血,痰瘀互结为癌症提供了病理基础。

(3) 癌毒内生:在正气虚损和痰瘀互结的基础上,各种致病因素长期作用,最终形成具有特异性致病力的"癌毒",这是癌症发生的关键环节。

(4) 饮食情志因素:古人认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指出过食肥甘厚味是致病因素之一。从"癌"字构造看,"三个口一个山",暗示不良饮食习惯的累积效应。

三、癌症的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临床实践,癌症常见以下六种证型:

1. 气郁痰阻证: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胀满,痰多黏稠,舌苔白腻,脉弦滑。

2. 热毒炽盛证:症见发热口渴,疼痛剧烈,局部红肿热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3. 瘀毒内阻证:疼痛固定不移,肿块坚硬,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4. 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5. 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

6. 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大便溏泄,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

四、中医治疗癌症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癌症遵循"扶正祛邪"的总原则,具体包括以下三大治疗方向:

1. 扶助正气:针对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的患者,通过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方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正气充足时,能够有效地抵抗体内的邪气,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发展"。

2. 祛除邪毒:对于湿热、淤毒、热毒等邪气旺盛的情况,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方法直接对抗癌毒。常用方法包括:"化痰活血,理气散结的方法来把它解决,同时呢加上抗毒抗癌"。

3. 调和整体:注重调节患者的情志、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治疗肿瘤有三个原则:肿瘤细胞的膨胀",表明中医强调综合调控。

具体应用时需根据患者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关系灵活调整:"如果患者已经由于癌症原因而引起正气的亏耗虚损时,可以先抚养一段时间的正气,等待患者的正气比较充足时,再进行驱邪治疗"。

五、中医治疗癌症的特色疗法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癌症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如气郁痰阻证可用越鞠丸加减;热毒炽盛证常用犀角地黄汤;瘀毒内阻证选血府逐瘀汤;气阴两虚证用生脉散合大补阴丸。临床报道有老中医使用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食道癌获得良好效果。

2. 针灸疗法

针灸在癌症治疗中主要有以下应用:

  • 止痛:通过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缓解癌性疼痛
  • 扶正:选用特定穴位增强免疫功能
  • 对症治疗:如外三关穴治疗肿瘤
  • 综合调理:"采取一些扶正的穴位中药来进行治疗。同时对于邪毒的情况,中医要进行一些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一些治疗"
  • 3. 其他疗法

    包括气功导引、情志调理、饮食疗法等综合手段,共同构成中医抗癌的多维体系。如《黄帝内经》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重视心理因素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

    六、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应用策略

    1. 阶段治疗: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和患者体质状况,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策略。对于晚期正气虚弱的患者,应先扶正后祛邪。

    2. 联合治疗:中医治疗可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转移。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体质类型、情绪状态等制定个性化方案。

    4. 长期调理:癌症治疗需要一定时间积累,"通过现代的科学的研究"证实中药需要持续使用才能发挥稳定效果。

    中医治疗癌症的理论体系深刻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独特优势。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中医抗癌理论和疗法将继续发展完善,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