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原则
优先接种群体:癌症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被多国指南列为优先接种人群。
病情稳定性是关键:若癌症处于稳定期(如术后长期随访、未接受放化疗),通常建议接种;若正在接受治疗或病情活跃,需暂缓并咨询主诊医生。
2. 治疗阶段的影响
放化疗期间:可能抑制免疫反应,需评估治疗与疫苗的冲突,部分方案建议暂停接种。
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部分研究认为接种风险较低,甚至可能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如PD-1抑制剂联合疫苗)。
3.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免疫反应较弱:癌症患者接种后抗体水平可能低于健康人群,需密切观察防护效果。
剂次调整:部分患者(尤其血液肿瘤)需额外剂次(如4-5针)才能产生足够抗体。
4. 特殊情况处理
实体瘤 vs 血液肿瘤:实体瘤患者接种效果通常优于血液肿瘤患者,后者可能需要更个性化方案。
过敏或并发症:存在严重过敏史或急性感染时需避免接种。
5. 研究进展
疫苗与癌症治疗协同:mRNA疫苗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提升PD-L1表达,增强抗癌疗效,但需进一步验证。
安全性数据:多数临床观察显示癌症患者接种后不良反应与健康人群相似,但需长期跟踪。
总结:已接种两针的癌症患者应结合病情稳定性、治疗阶段及抗体检测结果,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补充剂次或调整方案。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避免聚集)仍需持续,即使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