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第二段
运动健康 2025-10-10 11:08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秉持着一种自我封闭的态度,这种"闭关主义"的思维模式,既不愿自我开放,也不欢迎外来事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界的冲击,这种固执的态度逐渐被打破。如今,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送去主义”。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再只是闭关自守,而是变得过于迎合外界,以至于将我们的文化瑰宝拱手送人。
在学术与艺术领域,这种“送去主义”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轻易地送出一批批古董到世界各地展览,却不知道展览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自豪地展示着所谓的“大师”作品,让它们在异国他乡挂满荣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们还准备将国家的艺术瑰宝级人物梅兰芳博士送到遥远的苏联,以此为象征性的文化交往。对此,我并不想深入讨论梅兰芳博士的演艺与象征主义之间的关系,但我要说的是,以活人为代价去迎合他人,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悲哀。
这种“送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贬低和出卖。我们过于迎合外界的目光,以至于失去了对自我文化的自信与尊严。我们以为通过送出我们的古董和艺人,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让人更加轻视我们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自卑的表现,无疑是对民族尊严的践踏。
鲁迅先生的讽刺笔触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困境。他讽刺了那些以“发扬国光”为名,实则献媚的文化行为。他用“活人替代了古董”这一说法,暗指梅兰芳访苏事件,暗示这种所谓的文化交流实质上是对民族尊严的侮辱。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送去主义”并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而是文化的自我放弃和出卖。我们应当建立自信的文化态度,坚持文化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和出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