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上望江流

运动健康 2025-10-23 14:05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映江流”这一联,不仅是成都望江楼的一副经典上联,更是中国楹联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此联以其独特的构思、悠远的意境、重复的叠字以及词性对应的特殊结构,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绝对”。

关于这一经典上联的下联,历史上不乏有人尝试对出下联。

李吉玉先生,一位来自四川什邡的才子,在20世纪30年代,以当地的“古印月井”为灵感,对出了“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这一经典下联。这一联与李先生的上联在意境上相得益彰,由于“印月井”与“望江楼”在平仄上存在差异,这一对仗并未获得普遍认可。

当代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郭元,则结合地域文化,创作出了“读书斋,读书声,读书斋里读书声,书声流芳,书斋流芳”的下联。这一联充满了地域文化的韵味,然而同样因为平仄匹配的问题而引发了争议。与此“斋”与上联中的“楼”平仄并不匹配,也使得这一对仗未能广泛被接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尝试如“栖隐寺,栖隐道,栖隐寺中栖隐道,隐寺百年,隐道百年”,但因未能完美契合上联的意境和平仄规则,也未被广泛认可。

对联的构造确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结构对称性就要求下联在词语的排列和音韵的和谐上达到极致。平仄匹配是对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江楼”为平声,而“印月井”为仄声,这使得传统的对仗规则在这里遭遇了挑战。意境融合更是要求下联不仅要与上联在自然景观上相呼应,还要在人文哲思上达到和谐统一。像“江流”的动态与“楼阁”的静态之间的对比,需要在下联中得到恰当的体现。

至今,“望江楼上望江流”这一上联仍然被楹联界视为一个未完全破解的难题。这不仅体现了汉语对联艺术的精妙之处,也展现了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的挑战与尊重。每一个尝试都对这一经典上联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解读,让我们在欣赏的也感受到了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篇:杭州金钱豹消息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