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付款被盗刷
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二维码支付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二维码进行盗刷。了解常见的盗刷手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护个人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将为您揭示常见的盗刷手段及防范措施。
一、常见盗刷手段介绍
在日常生活消费场景中,盗刷行为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手段:
1. 替换商家收款码。不法分子会趁商家不注意时,偷偷覆盖或替换原有的收款码,使顾客付款时资金流入了不法分子的账户。比如申某某就曾通过替换菜市场摊主的二维码,累计盗刷金额高达1万余元。
2. 截取付款码实施免密支付。利用支付时“收款码”与“付款码”切换的瞬间进行截屏,或者通过诱导用户展示付款码,借助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进行盗刷。赵女士就曾在一次视频通话中,因展示收款码被截取付款码,被盗刷1余元。
3. 伪造缴费二维码。冒充物业、学校等机构,生成虚假的缴费单二维码,诱导用户进行扫码支付。
4. 盗用免密支付绑定账户。通过盗取苹果账户等已绑定免密支付的账号,直接盗刷账户内的资金。杨某和王某的苹果账户即因被盗且绑定免密支付,被盗刷共计近万元。
二、用户端与商家端的防范措施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二维码支付风险:
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特别是在支付宝和微信中。在支付宝中,可以进入“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续费”来关闭相关功能;在微信中,则建议暂停使用“付款码”功能或设置支付密码。同时启用隐私保护,如支付宝中的“付款码隐私保护”,避免付款码直接暴露。在展示付款码时要谨慎,不提前打开付款界面,不向陌生人展示或拍摄。在支付前,务必核实商户名称和金额是否无误,警惕任何异常的扣费提示。
对于商家来说,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身权益。例如每日检查收款码是否被覆盖或替换,在营业结束后可以遮挡二维码;开启到账提醒功能,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实时知晓;尽量避免使用静态码,可以选择动态二维码或扫码枪进行收款以降低风险。
三、被盗刷后的应对策略
如果不幸遭遇盗刷,应立即采取行动:冻结账户并报警,同时留存所有交易记录作为证据;联系支付平台申请拦截交易,部分平台会提供盗刷赔付服务;定期修改账户密码,避免在多个平台上使用相同的密码。通过提高警惕并采取技术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二维码支付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之心是防止个人财产受到侵害的关键所在。希望广大用户都能提高警惕意识并加强防范力度以确保个人财产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