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网上卖假药 患者需要什么药就贴什么标签
近日,一起涉及三人分工合作制售治疗多种疾病的假药的案件被移送至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高达135万余元,而受害者人数已超过3000人,遍布全国各地。
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熊学兵,来自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仅有初中学历。他曾在北京从事服装加工生意,但听闻制售假药的利润丰厚后,他毅然决定以此作为新的发财途径。为了这一“事业”,他甚至将妻子周艳琴也带到武汉,一起参与制售假药。
熊学兵透露,他选择来武汉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给妻子治病。原来,周艳琴一直未能成功怀孕生子,所以他们希望能在武汉边治病边拓展他们的假药生意,一举两得。
到达武汉后,熊学兵首先在江岸区后湖青青美庐小区以妻子的名义租了一套房子,作为他们的制售假药的基地。他们以每斤10元的价格在老家天门市干驿镇购买了大量的中药粉末和胶囊,又以每个药瓶1角至2角的价格从河北订购了大量药瓶。令人震惊的是,熊学兵并不清楚这些中药粉末的具体成分,他只知道这些粉末“对人没有好处,也没坏处”。
随后,熊学兵在网上搜索查询包装样本,并将选定的样本交给河北一家印刷厂,印制了大量药盒、标签、说明书等。在印制内容时,他甚至坦言有时印刷厂会提供一些参考。
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熊学兵将中药粉末手工灌装成胶囊,再用药瓶、药盒进行包装,就这样完成了他的“制药”工作。这些看似专业的制作过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因为这些假药中掺有激素类药物醋酸泼尼松,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长期服用危害极大。
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制售假药的巨大利润,也凸显了公众对于药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忧。药品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任何制售假药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希望这起案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维护药品市场的安全,保障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