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是否染毒该信谁
近日,北京一位小学生张皓进行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他发现了市场上超过九成的鲜蘑菇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北京市工商局对此表示,小学生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并不具备科学性”。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在网络投票中,超过1100票选择了“相信小学生”,而仅有8票投向了“相信工商局”。专家指出,官方对于此事件的不透明态度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据新华社,12月5日报道)
面对这一事件,究竟应该信任官方还是信任小学生,这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在这一次“漂白蘑菇”事件中,工商局、食品安全办公室以及食用菌协会等官方机构纷纷表态,认为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缺乏科学依据。虽然他们言之凿凿,但无奈公众似乎并不买账。
通常情况下,官方的发言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在这次事件中,小学生的严谨认真态度却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相比之下,工商局的敷衍态度、冷淡的官腔以及缺乏透明度的做法,让公众感到不满和反感。工商局未经深入调查就草率地称小学生的实验结果“不科学”,这种做法反而反证了他们自己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皓的实验是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进行的,其实验数据和结果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媒体的追踪暗访下,也证实了市场上确实存在被“漂白”的蘑菇。这一切都在为小学生张皓加分,同时也让公众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结果。
其实,公众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需要官方拿出事实证据,以开放的态度公开信息,与公众进行真诚对话而不是逃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揭开事件的真相,恢复公众对官方的信任。
这次事件让我们看到,官方机构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应该更加谨慎、透明和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江德斌(浙江职员)的观点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他呼吁官方与公众进行真诚对话,共同揭开事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