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号背后的产业链:产号养号
近日,江西赣州的黄女士因迷恋短视频平台上的“假靳东”而引发广泛关注。此事不仅揭示了短视频平台上泛滥的假冒明星账号问题,更暴露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这一产业链从“产号”到“养号”,再到销售、运营,分工有序,明码标价。
黄女士的痴迷只是冰山一角。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大量假冒的“明星号”频繁出现,借助明星效应骗取点赞与粉丝。红星新闻记者的调查深入揭示了这一现象的严重性。
这些假冒的“明星号”并非个例行为,而是由专门的工作室批量运作。国内多家短视频平台上,输入任一明星的名字,都能搜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相关假冒账号。例如,在抖音上输入“杨幂”,会出现近百个相关账号;在快手上输入“华晨宇”,同样会出现大量假冒账号。
这些账号通过批量注册、包装和运营,形成了明码标价的交易体系。在多个虚拟资产交易网站上,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小红书号、短视频账号等都被明码标价,进行公开交易。在某新媒体交易平台上,仅抖音中的“明星号”可供交易数量就有48条,标价最高的账号竟达4200元。
产业链的背后,是分工明确的运营流程。在知情者的引领下,红星新闻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XXX抖音资源交易所”的微信群,群内人数众多,且活跃异常。其中有人专门出售注册卡,提供大量的未激活手机号和他人身份信息资料,为注册新账号提供便利。这些手机号可以用于账号注册和认证,确保账号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据一名工作室成员透露,他们针对不同明星注册不同类型的账号,头像使用明星的真实照片,名字与明星相关但略有不同。注册成功后便开始进行包装和推广。这些账号通过明星效应吸引粉丝和流量,最终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变现。这一流程看似简单但实则高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这不仅侵犯了明星的权益和名誉,也给广大网友带来了困扰和误导。希望平台和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力度打击此类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从该卡商处,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关于手机卡号的一些内幕。以170开头的长城类和分享类手机卡号,多为企业实名注册。长城类手机卡号可以用于抖音、支付宝、微信的注册,价格为14元;而分享类手机卡号虽然只能接收短信,不能注册微博,但只需12元。以165开头的朗玛类手机卡号属于个人已实名号码,可注册、换绑多个平台账号,价格为18元。
在短视频账号交易领域,群管理员吴小姐向红星新闻透露,培养一个可出售的抖音号不仅成本低,而且收益快。对于为何选择养号而非直接出售,吴小姐解释,部分热门短视频平台要求账号具备一定粉丝量和播放量才能开展直播或添加商品链接。买家更倾向于购买成熟的账号。
在账号培养方面,“明星号”成为工作室和产号人的热门选择。利用明星自身的热度和流量,通过获取明星的相关素材,制作原创短视频并持续更新,就能快速吸引粉丝。据自媒体文章介绍,用这种方法,大约两天就可以养出一个千粉号或万粉号,而十万粉的账号大约需要一个月。
对于养号过程中所需的明星素材,红星新闻记者尝试在网上搜索,发现不仅有出售正版音视频素材的平台,还有提供免费素材的网盘资源。
购买成熟的“明星号”后,可以进行变现。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因为买家大多要求账号能开橱窗卖货或实名认证进行直播带货,卖家还会提供实名认证服务。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身份信息被滥用等,但仍有不少人从事短视频账号的生产、运营和交易。这些被批量制造出来的“明星号”大多通过植入广告、电商带货、直播打赏等形式获利。但也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号吸引用户,实施诈骗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近期,抖音平台发布处罚公告,针对仿冒名人账号进行打击,并展示了部分已封禁账号。红星新闻在该平台检索发现,“明星号”已大幅度减少。对于这类账号的法律风险,律师表示,关键在于平台接到侵权举报后的处理是否及时。如果平台未及时采取行动,可能承担扩大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对于明星来说,如果账号运营者未经同意将其肖像商业化使用,则构成侵权。但如果是使用明星姓名和照片作为头像,发布视频并不具有营利目的和商用行为,则不构成侵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明星号”的问题并非只是平台和卖家的责任。普通用户也需要提高警惕性避免受骗上当。例如有网友表示其家人被假马云团队的视频所骗缴纳高额入场费还有网友反映其爷爷被假董卿的视频所迷惑沉迷其中。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短视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信不实信息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之中。总的来说打击明星仿冒账号的行动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关于粉丝与运营者的互动,当运营者以明星的身份作为第一人称运营社交媒体账号时,粉丝们的信任往往被轻易引导。一些忠实的粉丝可能会深信运营者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明星本人,从而盲目地信任他们。在这种情境下,如果运营者利用这种信任要求或诱导粉丝转账、购买产品等行为,这就涉及到了欺诈的问题。
对于粉丝来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认识到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者并非一定是明星本人。尽管他们的言辞可能充满魅力,行为也可能让人误以为真的是明星,但这往往只是运营者的策略手段。若遇到此类情况,粉丝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随意转账或购买产品。
总有一些粉丝由于过于热爱偶像,可能会轻信运营者的言辞。如果真的有粉丝因此上当受骗,那么受害者应该立即采取行动。第一步就是及时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这可能是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或是任何与运营者互动留下的证据。这些证据在投诉或诉讼过程中将起到关键作用。
面对这种欺诈行为,受害者不应沉默忍耐,而应积极向平台服务提供者投诉反映。通过提交证据,他们可以帮助平台了解事情的真相,促使平台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用户的权益。如果情况严重,受害者还可以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起诉讼。
在此,我们也呼吁所有的运营者,应该秉持诚信原则,不要利用粉丝对明星的热爱来进行欺诈行为。社交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运营者在这里应该传播正能量,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利用粉丝的感情进行欺诈。只有这样,社交媒体才能真正成为粉丝们与偶像明星互动交流的健康平台。
面对运营者的欺诈行为,粉丝们应保持警惕,理智追星。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应该更加谨慎,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言辞,特别是涉及到金钱交易时。我们也呼吁运营者诚信经营,为粉丝们提供一个健康、真实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