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非法采血致64人感染丙肝

癌症康复 2025-05-30 12:38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事故曝光:监管不足与基础设施欠账导致贫困地区医院责任失衡

近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人民医院因非法采血引发的一起重大医疗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故不仅触发了公众对医疗安全的担忧,更暴露出贫困地区医院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平塘县人民医院无视国家法律,非法采血长达四年之久,导致一名丙肝感染者的血液造成64人感染。平塘县县长毛有智在接受《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是一起由违法违规采血行为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

3月26日,公安部门已对平塘县人民医院原院长黎昌和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其在任期间对医院的非法采血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起事故让人们痛心,专家指出,如果主管部门不能强化卫生监管、加强医疗投入、配强医疗人员,类似的事件还将继续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全。

平塘县人民医院的非法采血行为给患者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一名患者在医院手术后输用了感染丙肝的血液,随后又有数十人被发现感染丙肝。当医院确认情况后,立即采取行动,在州委州的指挥下,第一时间告知被感染者,并启动了治疗方案。

除了对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当地还积极面对问题,赢得了患者的理解。患者们心中的痛苦无法消除。一位感染者表示,医院的违法采血行为给她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

反思这起重大医疗事故,除了卫生监管的因素外,地方财政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几乎没有是一个重要原因。黔南州副州长吴胜华指出,“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是必然。”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多,医院所承担的责任与其实际能力严重不对称。

平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谢勇也证实,医院近年来才开始盈利,但能力有限,无法更新设备,一些早该淘汰的设备还在继续使用。这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强化卫生监管、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平塘县卫生局局长管胜敏提到,县医院服务的区域相当广泛,覆盖人口达31万,服务半径东西长达135公里,南北宽达103公里。对于紧急抢救,最远的路程需要耗时3.5小时,且途中多山路崎岖,交通状况颇为严峻。县医院当前的设施尚不完善,功能不齐全,仅能勉强维持运行。

历史事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复杂的问题。多年前,多位受访者回忆起有数人在医院长期居住并卖血的情况。谢勇透露,当时有九人在县医院居住,只要医院需要血液,便会立即召集他们。但由于医院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无法检测出丙肝等传染病病毒,这些血液便被直接输入到患者体内。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这种非法采血的行为源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当时,献血法的实施刚刚开始,州中心血站也刚刚成立,难以保障医院的正常用血需求。为了患者的便利,医院选择了违法采血。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血价格不断攀升,从每100毫升的30元涨至80元。支付给献血者的方式主要是患者家属直接付款或家属付款给医院后扣除相关费用再支付。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患者家属直接付款给献血者。

一些案例揭示了县医院违法采血的原因。例如掌布乡联合村的杨某,其9岁的儿子在县医院输血时感染了丙肝。然而类似的情况只是极少数案例。令人困惑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医院的主管部门并未进行有效的监管。谢勇坦言:“如果当时卫生局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这次的事故或许就不会发生。”事实上,自县医院因非法采血供血被州卫生局处罚后,医院已停止非法采血行为。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文涌认为这是一起历史事故,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如果不重视基层医院的基本建设并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监管和投入,类似的事故还将再次发生。他强调事故暴露出来不仅仅是追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管胜敏介绍了县医院面临的困境:财政困难导致卫生技术人员短缺村级卫生员也被清退这使得本就脆弱的卫生资源更加匮乏。黄文涌建议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并出台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医院工作。

黔南州副州长吴胜华指出国家虽然近3年开始加大投入但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目前全州每千人中卫生专职人员数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他强调建立健全相关体制充实医疗队伍的重要性并指出应确保百姓能够就地就近就医以减少农民负担。

管胜敏提到全县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按照新出台的规划建设标准全县应有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但实际上缺编人数众多。专家贾继东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体系应加强投入至少要达到基本的医学要求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安全和疗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甲乙丙丁戊等传染病抗体检测设备应该齐全以筑起第一道防线对抗传染病的威胁。

上一篇:互评批评意见50条「互评批评意见500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