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大伯肝脏长11公分巨大肝癌 专家教你如何防治
巨星陨落,癌症悲剧再度上演,肝癌再次引起社会关注。近日,著名歌手臧天朔和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弟子师胜杰相继因肝癌离世,令人痛心。肝癌的隐匿性和致命性让人心惊胆战。在此背景下,一位名叫邱大伯的患者的经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邱大伯是一位普通的河源人,年轻时期曾吸烟,但已经多年。他的生活健康而规律,看似与常人无异。命运却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在2015年,他意外发现自己患上了巨大的肝肿瘤,大小达到了惊人的11公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邱大伯一家陷入了绝境。他们迅速带邱大伯前往广州的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肝癌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仅仅两年时间,肿瘤就长大了一倍,达到了惊人的22公分,重达八斤。那段时间,邱大伯一家生活在绝望的边缘,他更是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希望总在绝望中出现。邱大伯一家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了刘超教授。刘教授及其团队为邱大伯进行了精细的手术,成功将那颗巨大的肿瘤从他的身体里移除。术后,邱大伯在病区的恢复过程中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一年后的今天,邱大伯再次来到医院复查,确保身体无恙。他对医生团队的信任感激溢于言表。他和医生护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默契“共战”巨大肝癌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肝癌的隐匿性和复发性令人警惕。即便接受了手术,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刘超教授强调,术后的康复和护理同样重要,患者如何延长生存期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邱大伯来说,医生团队的关心和支持是他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他们的默契合作和深厚情感让人感叹医患之间的真情与信任。
今天,我们跟随邱大伯的脚步,走进他与肝癌斗争的故事。经过一年多的术后恢复,邱伯现在身体状况良好,仿佛已经摆脱了曾经的阴霾。面对肝癌,他坦然地说:“有他们在,我就不怕!”
邱大伯的故事,也让我们想起了防治肝癌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警惕肝脏里的“隐形杀手”肝癌呢?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肝脏中的“西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岁月累积的结果。肝癌的隐匿性让人难以察觉,因此刘超教授特别强调体检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有乙肝感染的人群,最好每隔三到六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肝癌的踪迹。
除了体检,疫苗接种同样不可忽视。如今,新生儿都已经接种了相关疫苗,大大降低了乙肝感染的风险,未来的肝癌患病率也有望下降。我们也要警惕霉变食品的摄入和过度饮酒,这些都是肝癌的潜在诱因。
刘超教授还提到,肝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治疗手段的选择,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也起着关键作用。有些“性格”温和的肿瘤,经过治疗后,效果可能会出乎意料地好,甚至可以说是获得了“缓刑”。而“性格”恶劣的肿瘤则可能让人直接面临生死抉择。那么,什么样的肝癌算是“性格”好的呢?刘教授指出,没有肝硬化、单个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未侵犯肝门部大血管的肿瘤都是属于“性格”温和的,手术切除这些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即使被诊断为肝癌,也不必过分恐慌。
通过邱大伯的故事和刘超教授的解读,我们更加明白了肝癌防治的重要性。面对这个挑战,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我们也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肝癌的发生。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健康而努力!
注:本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