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止痛药有三类 运用时需坚持四个原则
陈先生,五十多岁,面临鼻咽癌的挑战,更糟糕的是癌细胞已经侵袭脑干,让未来的圣诞节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与医生讨论病情时,他显得格外冷静,但内心却饱受即将遭受疼痛折磨的恐惧。他向医生询问关于止痛药的疑虑:“如果服用太多止痛药,会不会上瘾?不吃止痛药能否挺过去?”对此,专家明确指出,癌症患者的镇痛治疗不再受药物剂量限制,对于因镇痛而使用的患者来说,成瘾的可能性极低,远低于万分之一。癌症疼痛治疗不应因担心上瘾而排斥止痛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用止痛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针对轻至中度疼痛的非类药物。这类药物大多为非处方药,可在药店直接购买。它们疗效显著,对重度疼痛也有辅助治疗效果。其中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知名药物。这类药物一般安全性高,副作用相对较小。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建议与牛奶或抗酸剂同服,或选择饭后服用以减轻反应。对于患有溃疡病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此类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引发肝肾毒性及影响凝血机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时也需谨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扑热息痛,虽然其副作用较小,但过量使用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建议每日总量控制在6克以内。
接下来是弱类药物和强类药物,分别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缓解。作为强类药物的代表,是许多癌症患者的福音。还有、等药物可供选择。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便秘、恶心、呕吐、镇静和嗜睡等。其中便秘几乎会出现在所有使用者身上,因此在开始使用类止痛剂时,应制定通便方案,包括使用轻泻剂和大便松软剂。患者也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其他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通常为一过性,而呼吸抑制虽然较少发生,但最为令人担忧,因此在使用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观察呼吸变化。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辅助药物可用于任何程度的疼痛治疗。这些药物虽然不是止痛药,但可以与止痛药协同作用,增强止痛效果。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皮质类固醇等。这些药物的应用需要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合理的药物应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帮助肿瘤患者消除疼痛。陈先生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为更多面临类似困境的人带来希望和信心。癌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科学应对,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在没有医院或周围无法获取特定药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创伤性刺激如针刺痛穴来暂时缓解对类药物的需求。但我们必须警惕,单纯的吸氧并不足以解决呼吸抑制的问题,因为缺氧是呼吸中枢的重要刺激因素。一旦这个刺激消失,可能会加剧呼吸抑制的状况。
关于癌症疼痛的止痛处理,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核心原则:
一、阶梯用药:疼痛分级是科学选择止痛药物的基础。对于不同程度的疼痛,我们有不同的药物选择。对于轻度疼痛,我们可以选择非类药物;对于中度疼痛,我们应选用弱类药物;而对于重度疼痛,我们需要使用强类药物。
二、优先选择口服用药:口服给药是最便捷的方式,既经济又安全。在所有的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应占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0%。仅在口服给药无效或不适合的情况下,我们才考虑其他给药方式。
三、按时给药:为了保持持续有效的止痛效果,我们必须确保药物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以硫酸控释片为例,该药物口服后由胃肠道吸收,服药后2至3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能持续止痛12小时。我们只需早晚各服用一次即可达到止痛效果。
四、个体化原则:每位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止痛药的敏感性都有很大差异。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只要能够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就是最佳的剂量。一旦找到最佳疗效,就应该坚持下去。
在遵循这些原则的我们还需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毕竟,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身体状况、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都会有所不同。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