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经常打骂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癌风险

癌症康复 2025-08-13 11:20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近日,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了一项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院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指出,掌掴或侮辱孩子可能增加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在中国,家长们对此消息感到震惊,因为打骂孩子似乎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教育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儿时经常遭受殴打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增加70%以上,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增加了30%。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可能是导致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这一消息在中国的各大论坛里被频频转发,让许多家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依然存在。即使在年轻一代的父母中,虽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但打孩子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手段。一项针对南京妈妈的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妈妈表示打过孩子或支持适当打打。

王女士是南京的一位母亲,她深知打孩子的危害。她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她的儿子睿睿因为一次意外的玩闹差点导致3岁的堂弟窒息。虽然弟弟最终幸运地得救,但睿睿被叔叔痛打一顿的经历让王女士意识到简单的粗暴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

王女士表示,她并不反对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应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她发现,自从那次事件后,睿睿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做错事时不敢告诉家长。这让她意识到,过度的惩罚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敢表达的情绪,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心理问题。

教育专家也指出,打骂教育可能会增加孩子长大后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家长们应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如鼓励、引导和沟通,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行为。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爱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打骂孩子的危害,并寻求更为温和和有效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成长环境。自那次和堂弟的意外事件后,睿睿与爸爸妈妈的一次宜家之行又引发了小插曲。那天,睿睿像个小大人一样,试图抢夺爸爸的车钥匙。爸爸巧妙地在小家伙不注意时,将车钥匙从他的屁股兜里轻轻取出。当他们走到超市的自动扶梯时,睿睿突然发现他的宝贝钥匙不见了。

睿睿的眉头紧锁,神情紧张,不断地摸着他的屁股兜。妈妈发现了孩子的异常,温柔地询问他发生了什么。睿睿避开妈妈的目光,试图掩饰钥匙丢失的事实。但妈妈很快发现,每次提及此事,睿睿总是显得特别紧张。王女士说,平时睿睿是一个阳光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坦诚地和家长分享。但这次,他选择了沉默。

更令人担忧的是,之前睿睿总是热切期待着去爷爷奶奶家。最近几次听说要去那里时,他的态度明显变得犹豫和抗拒。有一次他甚至低声哀求妈妈:“我们能不能不去爷爷奶奶家?”王女士意识到,那顿严厉的惩罚和被叔叔称为“怪小孩”的经历,可能已经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次的事件可能已经改变了他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关于亲子教育的专家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南京的亲子教育专家姚国忠表示,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包括体罚和责骂)可能会显著增加孩子长大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姚国忠指出,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无意中沿用了他们父母当年的教育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人的行为模式在6岁以前就已基本形成,而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模仿的对象正是自己的父母。

姚国忠强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的前提。父母应该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行为。对于是否可以适当体罚孩子的问题,姚国忠明确表示:“经常对孩子说‘不’,孩子也可能对你产生抵触情绪。”

每个家长都应该意识到,教育并非简单的命令和惩罚,而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互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谷岳飞)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