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性质对比
多动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可能影响学习、社交和生活质量,但通常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不过研究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多动症患者可能因冲动行为、药物滥用或心理问题导致预期寿命缩短(男性平均早逝7年,女性9年)。
癌症:属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晚期可能直接威胁生命。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约970万例,肺癌、肝癌等死亡率较高。中国2022年癌症死亡约257万例,占全球26.5%。
2. 治疗与预后
多动症:通过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如行为疗法、药物),多数患者症状可改善,但严重病例可能伴随终身挑战。约27%的青少年患者存在药物滥用风险,51%的少女有自伤行为。
癌症: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手段控制,但晚期治愈率低。例如肺癌5年生存率不足20%,而胃癌若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及时治疗可降低75%发病风险。
3. 社会影响
多动症:全球约10%-20%的儿童青少年受精神心理疾病困扰,多动症是常见类型之一。中国就诊率不足10%,易被误解为“调皮”。
癌症:全球负担持续加重,预计2050年新发病例达3500万例。年轻人群发病率近20年增长19.3%,与熬夜、饮食不健康等因素相关。
两者“厉害”程度取决于评价维度:
致命性:癌症更严重,直接导致高死亡率;
长期影响:多动症虽不致命,但可能通过心理和行为问题间接缩短寿命,且对社会功能影响深远。
建议根据具体需求关注疾病管理:癌症需早筛早治,多动症需规范干预以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