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用四件套疗法打败专家-

生活百科 2025-04-06 03:02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随着季节交替和疫情的快速蔓延,在河南安阳的某个村落里,一场与疫情的战斗正在默默上演。这里的李奶奶,今年已高龄87岁,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从未接种过疫苗。高烧三天后,她用孙女李雪从首都北京寄回的抗原试剂自测,结果呈阳性。随后,她在亲人的陪伴下前往家门口的小诊所寻求治疗。医生并未详细询问她的新冠感染情况,只是针对发热症状进行诊治,为她注射了抗生素,并开具了当地退烧的标配药物安乃近。

在老家,许多村民在诊所就医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村医在接诊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村民时,也并未特别询问感染情况。这种情境下,“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的混合治疗方式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

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和人口流动的增多,农村地区的感染比例在迅速上升。面对新冠病毒,村医们采取的治疗方式引发了广泛关注。抗生素为何在农村地区如此盛行?

据了解,这些村医在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包括广谱强效的抗病物、清热化痰的银翘散或是诊所自行熬制的草药等。其中,抗病物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而激素和抗生素则多采用静脉注射。对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供给不足的农村地区,还可能使用安乃近药片进行替代。

一位安徽的村医表示,无论是输液还是打退烧针,都是为了消炎。而对于一些村民在服用布洛芬后依然高烧不退的情况,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打针或吊水。这种做法的快速降热效果确实更为显著。但与此他们也清楚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存在许多禁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他们一般会建议其家属送往县医院接受急诊治疗。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无法储备足够的抗原试剂,村医们无法准确判断就诊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是感染了流感病毒或其他细菌。他们在治疗时面临困境。当高龄老人出现高热、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状时,抗生素有时会被视为救命良药。尽管其风险大于获益,但在某些情况下仍被使用。这是因为对于症状较轻的发热患者,村医会根据药物储备情况提供退烧药或银翘散等中药进行治疗。但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储备不足,在多地农村仍在使用安乃近的情况。安乃近因其见效快、可及性高曾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但因其不良反应率过高已被国家药监局注销其注射液品种并加强对其安全性的控制。

专家指出,“对于新冠感染者而言非必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相当于饮鸠止渴。”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对第一财经表示。随着公众对新冠合并细菌感染的担忧增加以及肺部感染比例的增多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供给量和可及性变得相对有限。目前多地药房已显示库存紧张或断货。在此背景下公众应更加关注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金冬雁关于新冠病毒的见解

金冬雁强调,对于新冠病毒被视为自限性疾病的理解,应避免过于狭隘的观念。实际上,许多出现较重症状的患者也涵盖在这一“自限性”的范围内。

他进一步指出,通过CT检查,许多新冠患者的肺部出现的是较小范围的“磨玻璃阴影”,这种阴影在程度上属于轻度肺部弥漫性阴影。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这种影像表现。但绝大部分的这类阴影都可以自我愈合,并被人体吸收,不会造成肺部的永久性伤害。如果肺部阴影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滥用抗生素以应对新冠疫情的现象,金冬雁及其他专家表达了担忧。他们指出,虽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抗生素是有效的,但这种情况的比例并不高。对于新冠患者的治疗,盲目或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风险和隐患。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而抗微生物药物的报告数量也位居前列。金冬雁警告说,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短期内的风险,如精神萎靡和肝脏负担加重,还会增加出现耐药性细菌的机会,使自己和家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导致体内微生态失衡。

更为严重的是,根据柳叶刀的一项分析,现在已有数十万人直接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对死亡的影响最大。

对于激素如地塞米松的使用,专家们也持谨慎态度。虽然激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于抑制炎症反应,但并非所有新冠患者都适合使用。不恰当的使用可能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不利于病毒清除。

金冬雁强调,在早期病毒活跃的情况下,使用地塞米松或其他激素进行抗炎时,必须配合抗新冠病物。他批评某些做法不加区分新冠感染者的病情,盲目使用“抗生素+激素+普通抗病”,这种做法风险极高。他认为,这种做法的根本原因是新冠治疗药物的可及性太低。

他呼吁,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推广错误的做法。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新冠药物的可及性,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

上一篇:剖腹产手术前后必经的几个步骤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