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可能是哪些习惯引起的-
月经之舞:生活中的哪些习惯与月经不调共舞?
每月的月经是女性生理的必经之路,但有时候,月经却像跳起了一段不和谐的舞蹈,出现了令人困扰的月经不调。那么,这些月经不调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生活中的习惯呢?
不少女性都曾经历过月经过多、过少、经色异常以及腹痛等月经失调的症状。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就医,寻找如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可能的病因。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陈燕辉指出,除了疾病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样可能是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
在寒冷的冬季,一些追求时尚的女性仍穿着单薄,为了“要风度不要温度”。她们在享受一时的凉爽时,可能没意识到寒气已悄悄侵入体内,导致经期受寒。这种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引发卵巢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专家提醒,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特别是在冬季,更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在食谱中添加一些有助于调节月经的食物,如大葱、豆类、南瓜、大蒜、生姜、栗子、橘子等。
陈燕辉还提到,白领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失调的问题,这主要与她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工作压力大、过度思虑、生育推迟、饮食不规律、盲目节食减肥等因素都可能引发月经失调。饮食过饱、过饥或偏食、食物过热过凉都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过度食用辛辣食品可能导致脾胃积热,引发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经期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可能导致脾阳受损,引发痛经、闭经等问题。
内向孤僻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闭经。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强烈的妊娠愿望以及剧烈的思想斗争等,都可能影响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情志与脏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过度的情绪刺激如焦虑、抑郁、愤怒等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妇科疾病。例如,郁怒伤肝可能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痛经等;思虑过度伤脾则会导致崩漏、闭经等。
生活中的许多习惯都可能影响女性的月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维护女性月经健康的关键。当月经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寻找原因并进行治疗,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