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化医改 医院回归公益性
重庆深化医改展现新成效:构建“纵联横合”医共体,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近日,重庆2021年度深化医改典型案例引人瞩目。各地纷纷推出医改新招、实招,忠县凸显“三通”构建“纵联横合”医共体运营新格局,永川立足“做分管”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走深走实。
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重庆多措并举,激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一池春水”。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医共体“三通”建设,开展医疗服务、用药衔接、药品集采等,让患者看病省钱省时,医院回归公益性。
检验医改成效,群众感受是重要标准。得益于医改,重庆增加了基层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惠。重庆还实施一系列便民措施,比如分时段预约就诊、延长开诊时间等,让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不仅如此,重庆还实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这是群众获得价格较低而质量较高的药品的有效途径。重庆开展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0%以上,全市节省费用约23.75亿元。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重庆着力突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积极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着力提升“人力价值”,提高诊疗、护理等项目价格,从制度设计上推动薪酬制度改革。永川区在区中医院和区人民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全市首批试点,创新实行“基础绩效+超额绩效”模式,激发医院活力。
医疗资源配置也在不断优化,“三通”逐步实现。重庆加快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正加速扩容。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100家三级医院,每个区县至少布局一家,以优质医疗资源守护人民健康。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还将开展处方审查和处方点评,确保患者能真正用上中选药品,促进医生科学合理地用药。
重庆深化医改展现出新成效,患者、医院、医生三方共赢的局面已经形成。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重庆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会更加美好。重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全面推开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即“医疗通、人员通、财务通”,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和下沉。
最近,永川区再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因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永川区创新医联体建设,打造“三通”格局,通过组建“1+4+N”网格化医联体,实现了区域内就诊率高达91.06%,群众满意度达95%。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分级诊疗制度优势。
在永川区,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投入巨资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先进设备,如彩超、DR和CT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区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中心镇街全覆盖,区级医院与镇街医院的“同质化”诊断速度提升至10分钟以内。
不仅永川区,忠县也在医共体“三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忠县居民叶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她在三汇中心卫生院得到及时救治并转诊到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术后又转回卫生院康复治疗,节约了大量费用。忠县开展“纵联横合”医共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量、医疗收入均实现增长,基层处方不合格率大幅下降,孕产妇死亡率连续三年为0,县域内就诊率连续6年保持在90%左右。
重庆市近年来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行动纲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出台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一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体系建设、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便民惠民四个方面,持续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