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学好瑜伽
瑜伽之道:追寻完美的标准与自我实现
对于“好”的标准,众说纷纭,每个人心中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在瑜伽的世界里,这种追求表现得尤为明显。瑜伽的初步,往往以身体层面的目标为主,如塑形、减脂等,这些目标具体且明确。当这些目标逐渐模糊或实现后,瑜伽之旅的真正便开始了。
一、建立阶段性目标
对于初次接触瑜伽的人来说,源头性的想法尤为重要。这种一闪而过的念头,若被抓住并付诸实践,往往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瑜伽的习练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历练。在身体层面的目标实现后,我们需要明确更深入的内心需求,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瑜伽老师、开设自己的瑜伽工作室,或是通过瑜伽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满足。这些目标会促使我们更全面、更高阶地接触瑜伽的多元与精髓,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阅读瑜伽经典
随着瑜伽习练的深入,阅读瑜伽经典变得尤为重要。起初,我们可能会因为不习惯瑜伽的语言环境而感到困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困惑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瑜伽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阅读瑜伽书籍如同与瑜伽大师进行心灵对话,能够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菩提树下太阳雨》等书籍,不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这些书籍带给我的影响深远,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瑜伽之路上。
三、保持与老师的连接
在瑜伽之路上,一位好的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为我们指出方向,更告诉我们如何达到最高境界。好老师会用各种方式告诉我们何为最高境界的瑜伽。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但内心的光一定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在瑜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瑜伽是一场自我追寻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惑,但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并始终保持与老师和经典的连接,我们就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最终,我们会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好”,那个让我们心灵得到真正满足和安宁的地方。进入内在修习的瑜伽世界
我的老师曾言,瑜伽若只向外发展而不向内,则可能陷入停滞。瑜伽,对于世人来说,有时会被误解。有人视其为塑造身体的机械运动,有人则觉得它过于“灵性”而显得做作。真正的瑜伽,正是在寻找内外之间的平衡。
随着疫情的影响,我观察到,真正成功、持久的瑜伽教学和瑜伽馆,背后都有创始人或馆主的内在修习。这些修习包括冥想、禅坐、闭关等,同时也涉及阅读、思考、写作和学习。他们注重内在修行,透过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我自身也有深刻的体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原本并不太关注,但通过内在修习,我得以在大方向上精准把握。不仅在教育领域,工作、交际等方面,我也有了显著成长。
近三个月的晨起冥想让我心性更加稳定,面对事情更加从容、宽容。我越来越少纠结和埋怨,内心空间变得更加宽广。萨古鲁在《如何快乐的生活》中提到,虽然我们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在地球上的生活体验。内在修习带来的改变虽然无法量化,但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与朋友的微信语音聊天中,她说我声音安静、气足、稳重。我观察到,那些经常忙碌、情绪化的人,他们的声音往往飘忽不定,缺乏根基。而真正有能量的人,他们的声音能穿透你的身心。
瑜伽带入生活,任何学习都是为了超越自我,改善生活。瑜伽之所以能让大多数人接触并喜欢,是因为它的次第性和方法性。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瑜伽都有丰富的方法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瑜伽借助西医、中医、哲学等多种学科助力,能真正改变生活。
木心先生认为哲学高于艺术,推波助澜我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我越发觉得,如果所学不能融入生活和生命,那是不够的。真正的改变是深入的,即使看起来理想、反传统、难以实现,也不应放弃追求。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圣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浪花,追求美好和向往的生活。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瑜伽不仅是一个身体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在的和修行。只有真正进入内在修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瑜伽的真正含义,体验生活的美好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