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生儿开始,如何帮宝宝防过敏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在过去的30年里增加了三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遭受过敏困扰。特别是在中国,婴幼儿群体面临着最大的过敏威胁,每五个宝宝中就有一个正在经历过敏的磨难。那么,如何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保护我们的宝宝呢?专家们强调,预防宝宝过敏,必须从新生儿阶段就开始重视。
针对这一热点问题,《生命时报》的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免疫科的陈同辛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的王山米教授。专家们指出,对于宝宝的过敏问题,预防和护理是抵抗过敏的关键。随着宝宝的成长,过敏症状会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表现,因此护理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0到6个月的宝宝来说,由于与外界接触较少、饮食单一以及胃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他们最容易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研究显示,约五分之一的新生儿疑似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这些宝宝通常在喝牛奶后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以及湿疹等问题。
在这个阶段,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在分娩方式上应尽量选择顺产,因为剖宫产会使婴幼儿过敏风险增加三倍。母乳喂养4到6个月能有效减少宝宝过敏的风险。如果母乳不足,对于高危过敏新生儿(如父母有过敏疾病、剖宫产婴儿等),可以选择适度水解的配方奶粉来降低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哺乳期母亲或婴儿添加益生菌也有助于预防过敏。
当宝宝进入6个月到2岁的阶段,添加辅食后很容易发生食物过敏。常见的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包括大豆、小麦、花生、鸡蛋以及鱼虾等。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湿疹、荨麻疹、哮喘、恶心、呕吐以及体重下降等。
在这个阶段,家长应遵循“少量添加,每次添加一种”的原则来添加辅食。如果有过敏症状要及时停食。同时多给孩子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绿色食品。对于出现湿疹的宝宝,应穿宽松的棉质衣服,新衣服应洗过再穿,并在洗澡后立即涂上无刺激的护肤霜。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症治疗。
随着宝宝的成长,到了3岁到7岁的阶段,超过八成的儿童哮喘是由于过敏引发的。近一半的哮喘儿童在3岁前就已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表现,常常被家长误认为是呼吸道感染。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避免过度使用消毒剂或除菌剂。过于“爱干净”可能会使宝宝缺乏与微生物的接触,抑制其免疫系统发育,从而引发过敏。此外还要减少接触花粉、毛绒玩具、动物皮毛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对于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或长效肾上腺素激动剂的宝宝,家中应配备峰流速仪来监测肺功能,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当宝宝进入7岁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这一症状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春天是最常见的鼻炎高发期,大多与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有关。在这个阶段,患病的宝宝会经常揉搓鼻子、流清涕和打喷嚏,并可能因鼻塞而影响睡眠。在花粉播散季节,外出时应戴口罩或用花粉阻断剂涂搽鼻部。回家后应立即洗手、洗脸、更换衣服。同时避免室内种植花草、不存放旧报纸、杂志等。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宝宝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