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豆腐是“伪豆腐”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豆腐已成为中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超市里的豆腐种类日益丰富,包括南豆腐、北豆腐、豆腐干、内酯豆腐、油豆腐、日本豆腐等。那么,这些不同品种的豆腐在营养成分上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食用它们呢?让我们来听听食品专家范志红副教授的解读。
范志红明确指出,真正的豆腐是由黄豆或黑豆制作而成的,而像日本豆腐等衍生产品,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豆腐。我们在选择豆腐时,首先要明确其。
说到营养价值,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其消化吸收率极高,两小块豆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的钙需求。现代医学更是证实了豆腐的多种健康功效,包括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等,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也大有裨益。
在豆腐家族中,不同成员的钙和蛋白质含量也有所不同。范志红介绍,从钙的含量来看,豆腐干是含钙量最高的成员。基本上,豆腐的含钙量随着其浓缩程度而增加。其中,豆腐干的含钙量甚至接近牛肉。相比之下,北豆腐的含钙量高于南豆腐,而南豆腐则高于内酯豆腐。内酯豆腐的口感嫩滑,但其营养成分并无特别之处。
消费者在选购豆腐干时需要注意,中老年人和希望控制体重的人群可能不适合食用含油量较高的豆腐干。为了确保健康,控制盐的摄入量也非常重要。
范志红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豆腐时,除了关注其含钙量,还应了解其凝固剂的类型。石膏和盐卤是传统的凝固剂,使用这两种凝固剂制作的豆腐,其营养成分更为丰富。消费者在选择南、北豆腐时,应观察其配料是否只包含水、大豆等,尽量避免含有其他添加剂的产品,尤其是凝固剂的类型。
虽然豆腐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天天吃、过量吃。范志红强调,过量食用豆腐可能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加重肾脏负担、引发痛风等问题。老年人和患有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控制食用量。
制作豆腐美食时也有一些窍门。例如,南、北豆腐都有一定的豆腥味和轻微的苦涩味。为了去除这些异味,许多厨师都会在烹调前将豆腐焯水。焯水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会导致豆腐散碎或中心空洞。正确的方法是将豆腐切成小块后,放入冷水中与火一起加热,待水温上升到90℃后转用微火恒温,直到豆腐捏起来有一定硬度时捞出,浸入冷水中即可。
正确选择、合理食用豆腐,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和美味。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也关注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