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培养过程管理 助力“免费医学生”成才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一项针对农村生源的重大利好消息。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计划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共计6150名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涉及的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和维医学,这是一项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计划。
这项计划是国家级的免费本科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它在有关学校的本科招生来源计划中单独编制,计划性质明确标注为“国家免费医学生”。这一计划的三大显著特点使其对农村学生而言尤为吸引人。它只面向农村生源招生,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的农村学生;实行订单培养,在录取时即签订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对于那些渴望投身医疗事业的农村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报考这一计划,即使报考未被录取,也不会影响他们其他批次的志愿。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将被输送到中西部的基层一线,成为乡村医疗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要让这一计划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对免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高校需要严格培养标准,学生签约的就业单位也要积极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我们需要聚焦于医学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管控,而不仅仅关注招生与录取。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也是吸引和留住优秀医学生的关键措施。只有这样,“国家免费医学生”计划才能真正成为高质量医学生的成长助推器,为基层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免费医学生”计划与之前的“免费师范生”计划有所区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在公众认知中的差异却很大。笔者认为,“国家免费医学生”计划虽然明确面向农村生源招生,但也可以考虑将其更名为“公费医学生”计划,以增强该计划的吸引力。这样的改变有助于引导真正对医学感兴趣、立志服务乡村医疗事业的学生报考这一计划。通过这样的改革与完善,“国家免费医学生”计划必将在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基层医疗事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