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
随着一系列滴滴安全事件的发生,社会各界对其展开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是在平台责任、安全底线及资本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
一、关于平台责任的缺失,滴滴在面对多次安全事故时,受到了强烈的批评。特别是在郑州空姐和温州乐清乘客遇害事件中,滴滴表现出的漠视生命安全的态度令人痛心。批评者指出,一个将资本利益置于公共安全之上的企业,无论规模多大,都将失去其发展的根基。温州女孩遇害事件也让人们看到了滴滴在应对危机时的推诿扯皮和整改不力的消极态度,强调责任必须永远在线。
二、在价值观方面,滴滴事件揭示了互联网平台“只向钱看”的资本逻辑。安全应该是所有服务的前提,如同“1”和“0”的关系,失去安全这个“1”,其他所有的商业价值都将荡然无存。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平台具有公共属性,需要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不能因技术的复杂性或成本考量而逃避安全漏洞的整改义务。
三、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整改要求和监管呼吁也愈发强烈。人们呼吁滴滴建立全链条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司机准入、投诉响应、应急处置等环节,不能仅依赖事后赔偿。也支持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约谈整改措施,并强调需要通过立法和常态化监管来约束平台行为,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四、尽管集中批评主要围绕2018年的事件,但后续事件仍显示出平台管理的问题。例如,2024年的江西网约车违规加价、甩客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平台管理仍存在漏洞。2022年国家网信办通报滴滴存在的数据安全问题,进一步印证了关于平台公共属性与安全风险的警示。这些事件不仅让人们关注到平台的安全问题,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到滴滴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滴滴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更是涉及到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希望滴滴能够真正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