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你的骨头有多脆 你堕入了四大误区么?
一分钟识别骨质疏松风险
以下是10个重要问题,如果在回答中发现任何一个“是”,那么您需要警惕并考虑接受进一步的骨质疏松检查。
1. 是否曾因轻微的碰撞或跌倒而引发骨骼问题?
2. 父母是否有因轻微碰撞或跌倒后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 是否长期(超过3个月)服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
4. 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
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
6. 是否每天吸烟超过20支?
7. 是否经常遭遇腹泻?
8. 女性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经历了绝经?
9. 女性是否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孕期外)?
10. 男性是否有阳痿或性欲减退的问题?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骨质疏松是衰老的自然结果,并试图通过服用钙片来防治。这种认知存在误区。骨质疏松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都可以通过补钙来治疗。不加区分地一律补钙可能会导致并发症。
对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因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补充钙剂是有效的。但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男性和女性在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补钙并不能解决问题。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
目前,国际上尚未有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我们只能采取预防措施和减缓其进程。有些老年人存在的认识误区也需要纠正:
误区一:钙补得越多越好。事实上,过量补钙并不能使骨骼变得更加强壮,反而可能引起高钙血症等并发症。钙需要通过肠胃吸收进入血液,再通过骨代谢沉积到骨骼中。
误区二: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男女,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的峰值骨量,此后开始骨丢失。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
专家强调,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是“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建议中老年人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黄豆、青豆、豆腐等。维持体内维生素D水平正常也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适时进行骨密度检测,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这项检查。因为女性达到的峰值骨量较低再加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骨质疏松在女性中更为常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等都能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有效的补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