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懂狂犬病
狂犬病:一分钟了解,保护生命健康的重要课题
近期狂犬病案例不断增多,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狂犬病到底是什么?它如何传播?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我们该如何进行急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疾病管制局的报告,深入了解这一疾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发的急性病毒性脑脊髓炎,致死率高达百分之百。这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主要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中东等地区频发。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约55,000人因狂犬病死亡,其中亚洲和非洲占比较高。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死亡病例中,有30至50%是幼童。
虽然台湾自1959年起已无人患狂犬病的病例,但近年来,从中国大陆和菲律宾境外移入的病例提醒我们,狂犬病的风险仍然存在。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曾公布,国内某些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毒检测呈阳性,并将一些地区列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风险地区。
狂犬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含有病毒的动物唾液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当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抓伤或咬伤其他动物或人时,病毒便透过伤口进入体内。在拉丁美洲,甚至发生了吸血蝙蝠将病毒传染给家畜的案例。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虽然理论上存在,但至今尚未有病例报告。曾有患者捐赠导致受赠者感染狂犬病的案例,因此需特别警惕。
蝙蝠群居的山洞或进行狂犬病毒培养的实验室也有可能经由空气传染狂犬病,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可能在一天内发病,最长可达7年以上。发病时的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发冷、不适、厌食、呕吐、呼吸困难等,随后会出现兴奋和恐惧的现象,最后可能发展为恐水症。
预防狂犬病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被动物咬伤,我们应该避免触碰和逗弄野生动物,遇到生病的野生动物或尸体时,应联系当地的动物防疫机关。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要保持冷静,记住动物的特征,并用大量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尽快就医接种疫苗。
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请在全国的疫苗储备医院就医。对于高风险的民众,暴露后需接种5剂疫苗,且在发病前接种,防护效果接近百分之百。
了解狂犬病,是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重要一步。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预防狂犬病,守护我们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