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光机操作方法及抛光要点
掌控磨光机的核心技巧,就是寻找抛光速率与避免产生假组织之间的微妙平衡。每一次的磨光操作,都是对材料表面损伤层进行精准处理的艺术。
在抛光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个双重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提高抛光速率迅速去除磨光产生的损伤层;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确保这些损伤层不会掩盖真实的组织形态,避免产生误导的“假组织”。面对这一矛盾,经验丰富的操作者通常会采取分阶段的抛光策略。
粗抛阶段的目标是迅速清除磨光的损伤层,这个阶段追求的是高抛光速率。尽管粗抛过程中产生的表层损伤是次要的,但也应尽可能减小。在粗抛之后,我们会进入精抛,或称终抛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细致地去除了粗抛产生的表层损伤,使抛光损伤最小化。
在操作磨光机时,试样磨面与抛光盘的平行度和压力控制至关重要。试样的自转和沿转盘半径方向的移动能有效避免抛光织物的局部过快磨损。微粉悬浮液的适量添加,能确保抛光织物保持适当的湿度。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抛光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粗抛,转盘转速应较低,最好不要超过600r/min。抛光时间应略长于去除划痕所需的时间,因为还需要去除变形层。经过粗抛后,磨面虽然光滑但略显黯淡,显微镜下可见均匀细致的磨痕,这些痕迹需要精抛来进一步消除。精抛时的转盘速度可以适当提高,时间以去除粗抛产生的所有损伤层为宜。精抛后的磨面如同镜面,在显微镜明视场下看不到划痕,但在相衬照明条件下仍可见到磨痕的细微之处。
磨光机的性能对试样的组织结构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磨光机的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推出了许多新型、高效的平面磨光机。从传统的手动操作到如今的半自动甚至全自动磨光机,这一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磨光机的性能和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材料科学研究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