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2万进国企未成起诉要钱被驳回
江苏省的何某通过朋友的介绍与孟某和黄某结识。他们承诺,只要何某支付一笔费用,就能将其子安排进某国有企业,并担任中层干部职位。何某为了这个承诺,支付了高达12万元的费用。其子入职后却发现实际的工作岗位与当初的承诺大相径庭,仅仅是一名普通员工。何某对此非常不满,尝试要求对方退还剩余费用未果后,选择了提起诉讼。
法院对此案的裁判要点明确:
关于行为性质的认定,法院认为何某的举动属于“非法请托”,即通过支付钱财来换取非法的就业机会,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就业秩序,违背了公序良俗。
在裁判依据方面,法院强调了非法利益不受保护的原则。也就是说,由于双方的协议目的是违法的(即权钱交易),因此该协议无效。何某支付的相关费用并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无需退还。法院还指出了举证责任与证据链的重要性。何某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孟某和黄某明确承诺过可以安排“中层干部”职位。
此案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院强调,如果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涉及到类似的违规操作,公众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举报,以排查可能存在的内部权钱交易问题。这个案件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醒广大求职者应该通过正规渠道竞争岗位,避免轻信那些所谓的“花钱买职位”的非法交易。
这个故事的背后,反映出社会对于公平竞争和正义的追求。通过正当的努力和才能去争取自己的位置,才是每个人应当坚持的道路。何某的案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不要被不劳而获的诱惑所迷惑,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此案也提醒了社会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招聘流程的监管,防止类似的不公平现象再次发生。公众也应提高警惕,对于类似的不合理承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上当受骗。
何某的案例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要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原则,通过正当途径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