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怎么表达(大暑:怎一个“热”字了得)

生活百科 2025-04-23 16:22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大暑时节感受独特的物侯魅力与习俗文化

随着夏季的脚步逐渐深入,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以其独特的物侯特征和炎热的气候为人们所熟知。今年的大暑节气在7月23日,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的到来。

在视觉中国提供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江苏南通海安市白甸镇金百莲农场的村民们正在采摘菱角,这正是大暑时节农作物旺盛生长的一个缩影。随着高温湿热的天气降临,许多农作物都进入了生长的高峰期,尤其是水稻等夏季作物,更是得益于这一气候而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农人们常说的“稻在田里热了笑”。

大暑时节也是各种气象物候交替出现的时期。萧放教授向我们解释了《逸周书》中的记载,如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等。这些气象物候不仅反映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更对农事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也是伏旱、夏涝、风灾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对于农民来说,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风等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

盛夏高温虽然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对人们的生活却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湿气蒸腾的闷热,被称为“龌龊热”,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往往食欲不振,精神不佳。为了应对这种天气,各地都有相应的饮食调理习俗,如广东吃仙草、台湾吃凤梨等。在清代京师地区,人们更是争相品尝时鲜佳肴,其中莲藕、芡实、菱等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除了饮食调理,古代还有伏日休假的民俗。为了保证官员安全度夏,朝廷会赐肉让他们回家休假避暑。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古代帝王对臣僚的体恤,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而在浙江台州椒江区葭芷一带,大暑日前后还有送“大暑船”的独特习俗。这一习俗源于清同治年间的一场瘟疫,当地人认为送“大暑船”能够送走瘟疫,保佑人们身体健康。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

大暑时节虽然炎热难耐,但却有着丰富的物侯特征和习俗文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更体会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暑时节,感受这个夏天的独特魅力。大暑古韵与现代风情

随着大暑时节的到来,渔民们的一项古老传统逐渐展开。他们精心打造的一艘约三分之一渔船大小的“大暑船”,被送往江边。随后,在渔轮的护航下,这艘寓意深远的船只被一路护送至椒江出海口,它的最终命运是在那里被焚毁。这一仪式不仅传递出“送暑、保平安”的美好愿景,更是对古老传统的敬重与传承。

提及大暑,我们不得不提及农历六月,这个时节亦有“荷月”的美誉。盛夏时节,荷花盛开,呈现出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画卷。古人对于荷花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是因为荷花在暑日中的独特韵味。苏州一带的人们将农历六月二十四视为“荷花生日”,在这一天,人们泛舟赏荷,消夏纳凉。

清代的文人墨客们,在描述大暑赏荷的情景时,情感细腻且生动。徐阆斋的《竹枝词》中描绘到:“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而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则详细记录了京城人们在三伏日里如何赏花、酌酒、消暑。

赏荷不仅仅是一种消暑的方式,更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情趣。北京什刹海的荷花因其繁盛而著称,每到农历六月,这里总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雅士和仕女。南京的莫愁湖和玄武湖更是盛夏赏荷的胜地。其中玄武湖的荷花自六朝起就已名声在外,清代时更是被誉为玄武湖的三大胜景之一。

除了赏荷之外,旧时南京人还有在大暑时节游船的习惯。夜晚时分,秦淮河的游船灯火通明,人们在船上品茶赏月,享受着夏夜的美景和凉爽的河风。这种雅兴不仅仅是一种消暑的方式,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大暑时节,无论是北方的焚船仪式、赏荷品茶,还是南方的游湖泛舟,都是人们对这个节气的独特庆祝方式。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传统习俗的魅力,体验这个时节带来的独特韵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报道 来自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