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拟音工作故事
一、拟音团队的构成与背景故事
在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一支由七名师生组成的“高职拟音七人组”以其独特的拟音技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正是这个团队,历时三个月,凭借着创新的拟音手法,成功还原了某部电影中的大量战争场景的音效。其中,团队成员包括2020级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韩旭等,他们结合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同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关于这支团队的拟音工作,曾引发一些争议。早在2021年,有报道称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参与了某影片的拟音工作,但制作方北京和声创影公司却声明实际的拟音工作是由其专业团队完成的,学院的师生仅参与了基地内的辅助环节。这一争议在央视《中国电影报道》于2025年的报道中得到了澄清。该报道明确指出,该高校团队为《长津湖》完成了拟音工作,从而结束了这场争议。
二、拟音技术的细节与创新之处
这个团队在拟音技术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意和实力。他们通过日常物品巧妙地模拟出复杂的场景音效。例如,为了模拟雪地上的行军声,他们在沙子上行走以捕捉雪地脚步声,同时用碎玻璃来模拟冰面摩擦的声音。在战斗场景中,他们用卷心菜和湿抹布来制造刀剑刺入肉体的音效,甚至用扳手绑在木板上模拟战斗中的摩擦声。对于一些特殊音效,他们更是别出心裁,用旧胶卷模拟木门开合的声音,用淀粉和绸布袋模拟积雪跋涉的声音。
在拟音过程中,情感投入和创作理念同样重要。拟音师需要同步画面情绪,通过声音来增强真实感。例如,在模仿志愿军匍匐前进的情境中,他们结合肢体摩擦地板的声音,以呈现更为真实的震撼感。团队始终坚信,“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他们通过共情来还原历史场景的震撼感。
三、对行业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这个案例不仅成为了高职院校参与影视工业的典范,也凸显了职业教育在实践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该拟音实训基地的公开报道引起了公众对电影幕后技术的关注,相关的拟音手法也被纳入了影视教学案例。随着公众对电影音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拟音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这个团队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为电影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突破。也期待更多的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能够加入到电影工业的实践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